勇者尚武前两天世超逛了一下美国贴吧Reddit,发现一个很离谱的 macgaming 吧( Mac 打游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里居然聚集了十几万个Mac用户,每天啥也不干,就是讨论、研究“如何用 Mac 打游戏”。
这话糙但理不糙,毕竟 Mac 的游戏生态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不仅能玩的游戏少,而且体验还贼差。
咱们编辑部小鑫鑫贼喜欢用 Mac 打游戏,有一次,他非要用 M1 Mac mini 和我们打 DOTA2,让我们带带。
结果一进对局,整个游戏一顿一顿的,英雄走一步,画面抖三抖,根本没法送人头。
这可不是小鑫鑫脸黑,网上随便一搜,关于 Mac 玩游戏卡顿、掉帧、发热等相关问题一大堆。
( 这里暂不讨论M 系列)拿显卡来说,普通 Mac 不会配独立显卡,一些高配型号也只采用了 AMD 特供显卡,但为了保证厚度,它的散热和性能都不如零售级别的显卡。
但这个 macgaming 吧,却偏反其道而行之,就好比你吃肯德基,故意跳开星期四一样。
世超定睛一看,原来楼主正在用一台 MacBook 玩着战神。虽然他没说详细体验,但听这口气,应该不卡。
自己用Mac玩游戏还不行,来这里,大家是要交流病情经验的。只有互帮互助,才能让每个 Mac 用户在游戏路上走好。
前段时间《生化危机:村庄》刚上线 MacOS,售价近 300块钱,体验如何没人知道。
有个手持 M1 MacBook Pro( 8G )的老哥在上手之后,第一时间就和吧友汇报情况:卧槽,太流畅了。
全程 1080P 画质、60帧拉满,还听不到风扇声,只是电脑稍微有点发热。
果然,评论区大伙都很开心。特别是和楼主型号一样的幸运儿,疯狂喊着上帝,说等不及要买,惊天地泣鬼神。
可能这种感动玩家的场景经常上演,所以吧务索性置顶个网页,它罗列了所有可以在M1 Mac上游玩的游戏,想玩什么游戏,检索一下就行。
另外,它还按照 Mac 原生、利用 CrossOver、Parallels 等不同的游玩方式,给出了实际体验,如「能玩」、「玩不了」、「完美运行」。
在贴吧的 Q&A ,吧务还整理了你在用 Mac 打游戏时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世超写这么多不是要夸这个吧有多牛,而是让大伙感受下,想用 Mac 自由自在打游戏,是真够折腾的。。。
同是苹果产品,iPhone 上不仅游戏多,游戏体验也很丝滑,咋到 Mac 就这么拉了?
世超也不太了解,简单查了点资料,发现网上不少人认为原因是 80年代苹果策略出了问题。
所以苹果就想把自家电脑打造成一个“专注提升工作效率”的形象,游戏这一块逐渐被忽略。
这个说法我没找到权威记载来判断是否正确,不过 Mac 游戏生态差肯定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虽说苹果靠电脑起家,但其实从 1983 年开始,他家电脑的市占率就没超过 10%,1997 年公司还差点倒闭。
一个是拥有主流用户群体的平台,一个是只有少数用户群体的平台,开发者做游戏,肯定先考虑前者。
可能有差友要问,按这么说,既然 Mac 用户少,那它的软件生态为啥不差呢。。
为了保证投资能够回本,不用想,肯定优先考虑用户多的 Windows 平台。
而且,早期开发商为了让游戏在不同电脑里运行,要把市面上所有显卡、声卡硬件数据都收集过来,根据不同 API 写不同的驱动,属实能把人累死。但微软看到这个问题后,推出了一个通用API接口 DirectX。
只要游戏按照 DirectX 开发,玩家显卡、声卡驱动也支持 DirectX,那不管是什么品牌的硬件,都可以正常运行这款游戏,性能还会更好。
但苹果并不支持 DirectX,前些年用的是 OpenGL,这两年换上了自家的 Metal。
这 2 套接口好不好用另说,但不同的接口就意味着,开发者把游戏移植到 Mac 上,要同时维护 2 套 API,这就增加了成本。。。
不光如此,移植到 Mac 上,你还得把游戏重新编译、从零测试、修复 BUG、同步更新内容等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人员和精力。
《我的战争》开发者就在一次采访中表示,Mac 和 Linux 平台加一起只占 5%的销售额。
所以说,要在 Windows 和 macOS 同时发布大型游戏,除非资本雄厚,不然很多厂商都不愿意。
比如先是放弃 OpenGL,换成自家性能更好的 MetaI 接口。接着又推出 Arcade 订阅服务,给 Mac 送了一堆游戏。
今年的 WWDC22 大会上,他们又宣布生化危机 8 上线 macOS。
从这几天很多博主分享的《生化危机 8 》 Mac 版上手评测来看,体验似乎还挺不错。
虽说苹果有在努力改变大家关于「 Mac 不能玩大作」的印象,但我认为实现难度很大。
你不仅要 PY 众多游戏开发商,让他们尝亿点甜头,同时,还要优化自家硬件软件(显卡、接口等),提升玩家们游戏体验。
但最终能不能成,从这个定型已久的游戏市场分一杯羹,还得看玩家们买不买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