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吊刘佳广州人都知道,买海鲜,去黄沙水产交易市场。食材新鲜、价格实惠,在摊档挑好生猛海鲜,一转身进家餐厅酒楼,让人加工下,不用半小时,生猛海鲜已进了食客嘴,果了食家腹……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超 600 吨,24 小时全天候交易。按计划,广州新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将在今年下半年完工。建成后,现黄沙水产市场的商户将逐步搬迁至新市场经营发展。
顺着现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的水道向东南 10 公里左右,便是如今已拔地而起如同一艘巨型航母一般的 新黄沙 ,它所在位置有个极富诗意的名称 沙洛 。沙洛经济联社属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历史上曾被称为 下龙湾 。
沙洛这两个字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频次,离不开即将建成交付使用的新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这座如同 航空母舰 般的建筑正在沙洛联社的东洛围码头拔地而起。
沙洛村不大,村域面积不到 132 公顷;人口也不多,2021 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总共是 9000 多人,户籍人口 2300 多人,流动人口近 7000 人,占了沙洛村人口数的四分之三。
沙洛也是一处典型的城市边沿村所在,村庄形成一种十分有意思的空间布局——广州环城高速 拦腰 从沙洛村中插过,上面是高速路,下面是停车场,还有村民们在桥下摆卖着自家产的农产品,唯一一辆入村并开往鹤洞总站方向的公交车 417 路终点站也在桥下,正是这辆小公交承载着沙洛村民日常外出的主要交通功能。
那栋从建成之日起就一直被诟病的 广州圆 大厦近在咫尺,冷不丁一抬头,像怪兽一般 碾压 过来的一坨大家伙,非常魔幻现实主义即视感。
与 广州圆 并列方向的东边是东洛围码头,也就是在建的新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据说今年年内可交付使用。
与这两大建筑相呼应的,是沙洛北面已初具规模的广州国际医药港和羊城创意产业园东楠汇,广州地铁 10 号线也将经过沙洛,未来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沙洛,少不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沙洛 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是在 1951 年 11 月 20 日,《广州市芳村区志》1997 年版的 大事记 中明确记录着:兴修山村、葵蓬、沙洛三个小围——在此之前,据考均使用的是 下龙湾 或 芳村下龙湾附 等名称指代这一方位。
中国人对 龙 有着最为广泛的崇拜,广府文化也传承了龙文化的精髓,认为这种由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神奇物种是有着超自然力量和祥瑞之气的存在,故此以 龙 字具名的地名街巷名多达百余条。
仅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就有龙溪、龙湾路、接龙里、聚龙村、龙津路等带有 龙 字的地名,直到今天沙洛依然有一条街道名为 龙湾街 ,不知是否与曾经下龙湾之名的 龙湾 有关。
芳村历史上曾先后分属番禺、南海两县管辖,今天的沙洛所在位置,放在清朝同治年间是隶属于原番禺县茭塘司管辖的崇文社,也称 崇文二十四乡 。 乡 就是村,大一些的村会分成好几个 乡 ;小一些的或初建、晚建的村就依附于邻近的乡,这就是 附 ,当时有下龙湾附、新隆沙附和谢基附三个 附 ;崇文二十四乡加三 附 ,这二十七个村又成为 堡 ,同治前是三个 堡 ,同治后划为西塱和沙螺两个堡。
民国 26 年即 1937 年,崇文二十四乡正式划归广州市管辖,设崇文区;民国 36 年即 1947 年广州市政府将市区划分为 28 个行政区,崇文区被拆分为芳村、崇文两区;1949 年 11 月中旬,两区合并成为芳村区。
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在 1951 年沙洛一名出现之前,基本上一直是以 下龙湾 或 芳村下龙湾附 的名称来称呼这一区域的。
1930 年时广州市政府为明确市辖区域而设立了水陆界石 46 方,据广州市土地局 1930 年 12 月制《广州市界石竖立位置一览表》可见,广州市与原番禺县交界处界石有 34 方, 下龙湾涌口东岸基围上 这一明确位置指向,正是今天的沙洛。
src=汉字的 沙 是会意字,从水,从少, 少 象形的是沙粒,本义指 极细碎的石粒 。在粤文化的语境中, 沙 字多指代 沿海滨江地带因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或江心堆积成的小岛 ,如海心沙、二沙岛、沙面、黄沙、大沙头、大沙地、万顷沙等等,原意都指 水中陆地或小岛 ,盖因千百年前的广州就是一片海……
汉字的 洛 ,乃形声字,从水,从各, 各 的原意是 十字交叉 ,连起来就是 有水的十字交叉之处 ——沙洛,这所寄于芳村东南角的小村庄,很像 龙头 的 犄角 一般 探伸 进形似十字交叉处的珠江后航道和三支乡水道,与广州市海珠区和番禺区隔水相望,期待着未来能借助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 一飞冲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