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净化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交替的年份。我党按照八大制定的政治路线,以极大的热情,领导中国人民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
根据国务院的征兵命令,辽阳市于1959年12月1日开始征兵。征集对象是1940年1月1日至1941年12月31日两个年头出生的男性公民。雷锋出生于1940年12月18日,正是适龄青年。当年辽阳市征集任务是840人。
那时,新中国诞生刚满10个年头,又刚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人们满足于“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思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至少数的适龄青年及其家属有较严重的和平麻痹思想,怕军队生活紧张,怕减少收入,怕影响自己学技术。从1959年征兵工作总结中可知,一些适龄青年报名不够踊跃。
翻开辽宁省地图可查,弓长岭距辽阳市东南约30多公里,这里有一座大型铁矿,隶属于鞍山钢铁公司,雷锋入伍前就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1959年,鞍钢在弓长岭上马修建了一个计划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雷锋等人从鞍山来到这里,由于这个焦化厂尚待建设,展开规模并不很大,临时归属弓长岭矿代管。所以,当年征兵任务数包含在矿山之中共38名。为保证兵员质量,规定被检人数应该是任务数的3倍。
弓长岭聚集着工人阶级中优秀的青年骨干,在征兵中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境界。1959年12月3日,星期四,焦化厂(也称焦化车间)党总支李钦荣书记主持召开全厂职工大会,把征兵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雷锋当场登台表决心,报名应征参军。在雷锋的带领下,相继有30多名适龄青年上台发言。他们的表态,感染了到会的工友们,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2月10日,弓长岭矿党委主办的《弓长岭报》第二版上,刊登了雷锋的入伍申请书,题目为《我决心应征》,全文1120字,主要内容是:
12月3日,当我听到车间(即焦化厂)总支李书记的关于59年征兵的报告后,我激动的一时一刻都没有平静。夜深了,我怎么也睡不着觉,便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了车间办公室,叫醒了已经熟睡的李书记,我问他,我能不能入伍呀?李书记笑着回答说,能呀,像你这样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参加人民解放军是顶呱呱的哩。他从头到脚仔细的看了我一下说,哎呀!小雷怎么没穿棉衣呀!下这么大的雪,不冷吗?这时我才觉得穿一套单衣有点寒冷,李书记把棉衣披在了我的身上。回到了宿舍,我还是不想睡觉,坐在条桌旁边写我入伍的申请书和决心书。
第二天一早,我想到车间去报头一名,天还没亮,哪知道回收工段适龄青年马守华同志比我更早,头一名让他得去了,真想不到,我报的还是第二名。
接着,雷锋回忆了他的苦难童年史,颂扬了党对他的培养教育。最后,雷锋深情的写道:
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没有您,我很难想象到我的一切。今天您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继承先辈优良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战士,粉碎帝国主义,早日解放台湾。
当年编发雷锋这篇申请书的责任编辑刘永春记得,雷锋的入伍申请书是写在横格稿纸上的,共3页,编发时仅改动了几个字。
雷锋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决要求加入人民军队,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和行动,其影响和带动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于泉洋,这位比雷锋小两岁的工友,当年在选矿厂做矿石检尺员,每月工资34元,条件相当不错。自从听了征兵宣传,受了教育,还有雷锋等人的积极带头,于泉洋硬赖够岁数,一定要去当兵。
1959年辽阳市征兵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第10页有这样的记载:“孤身适龄青年雷锋等7名典型人物向适龄青年和广大群众,以现身说法自己过去的痛苦生活,启发阶级觉悟。”
雷锋报名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等待公布应征体检名单。其实,雷锋并不知道,他在目测时就被刷了下去。
雷锋不见结果,急得不得了。十年前,他刚刚翻身解放,就要求跟着路过家乡的解放军队伍走!可是,那个时候,他太小,还不到9岁!如今,10余年的夙愿似一团火,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应雷锋的要求,边助理员详细的介绍了当年征兵的政策规定,特别是政治条件、体检要求等。雷锋一一对照,觉得自己完全符合,缠着边助理员表态,要保证他一定当兵。边助理员听了雷锋的经历和参军决心,为之所动,答应向领导反映情况,并安排雷锋吃中午饭。雷锋和边助理员越唠越热乎,干脆饭也不吃了,要见市人武部领导探问个准信。
那年,辽阳市人武部征兵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副政委余新元少校。当天,他去到沙岭征集站检查体检情况,返回市人武部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他进办公室刚刚坐下,边助理员就上来向余副政委报告雷锋的事。余副政委了解到雷锋为了当兵跑了几十里的路,认为他是个很有志向的青年,就决定见一见他。
雷锋一进屋,给余副政委的第一个印象是不高的个子,圆圆的脸上留着稚气,只能是个“小”小伙子。交谈起来,余副政委被雷锋的很重的湖南乡音话所吸引。余副政委问了一句:“你爹妈呢?”勾起雷锋童年的回忆:
“庚伢子”(雷锋乳名)好命苦,刚刚3、4岁,爷爷被地主逼债逼死在年关口。第二年春天,爸爸被日寇抓去做挑夫,遭毒打成疾而死。爸爸死后两年,雷锋12岁的哥哥和2岁的弟弟又在苦难中夭折。这年,雷锋才6岁,这本来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可是雷锋一个6口人之家,只剩下他和妈妈相依为命。转过年来,在雷锋7岁这年,被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折磨得失去生活勇气的妈妈悬梁自尽,雷锋成为了孤儿。(注:雷锋原名雷正兴。1957年2月,雷锋加入共青团后不久,找到时任县委书记张兴玉,把名字改为了雷峰,寓意为奋发图强,勇攀高峰。1958年11月,雷锋从湖南望城来到了辽宁鞍山参加鞍钢建设。1960年4月,沈阳军区工程兵运输团所在连队在填写雷锋的入党志愿书时,将峰字改为了锋。)
雷锋的满脸泪水,叫余副政委心碎。他转移话题问道:“小雷锋,你是怎么到东北来的?”雷锋就把他主动报名支援鞍钢,又主动申请来到弓长岭焦化厂的经过诉说了一遍,急着问余副政委:“当兵保卫祖国,人人有份,有没有我的份?”这句话问得极其认真,以至于多年以后,余副政委还觉得这声音仍在耳边。余副政委不能不回答:“当然有呀”。雷锋抓住这句话,“将”了余副政委一“军”:“当兵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我是培养的。现在我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请批准我拿起枪杆,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余副政委被雷锋的赤诚所打动,禁不住在心里称赞:“小伙子,是个好苗子!”余副政委当时没有表态,只是对雷锋说:“我要了解一下情况。”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武部开展“逐梦军营、荣光闪耀”主题征兵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征兵政策,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3月1日,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武部役前训练组织预定新兵走进辽阳雷锋纪念馆,接受雷锋精神洗礼
第二天早晨9点多钟,雷锋拎着一只2尺长的小皮箱(现收藏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再次找到辽阳市人武部。
余副政委昨天晚上已经从电话里知道了这个情况。虽然他从心里赞成雷锋当兵,但弓长岭准备送站体检的100多名壮壮实实的“大”小伙子,哪个都比雷锋的块头大,余副政委也不好张嘴啊。
雷锋见到余副政委的第一句话就说:“我的家当都拿来了,今天就请首长批准我参军!”
余副政委笑眯眯地拦住雷锋的话,说:“你当兵迫切,保卫祖国的精神值得称赞。但是,当兵需要条件,你个子小,体质也不够壮实,恐怕难以适应部队艰苦、紧张的生活环境……”
雷锋说道:“我的身体是旧社会造成的。那个时候,我晚上和猪做伴,吃不饱肚子,还要挨打挨骂。我对旧社会恨之入骨。现在是新中国,我的身体一天天强起来,若到部队加强锻炼,个子能长高,体质也能壮。看人要有发展观点……”
余副政委说:“今年征的是水兵和工程兵,对体格标准要求高。就说工程兵,要搞施工,要打坑道、修桥梁,身体不好,很难适应的。”
余副政委感觉到,眼前这个“小”小伙子确实不能小瞧,他当兵的决心是动摇不了的。余副政委瞅着雷锋拎来的小皮箱,问道:“里面装的什么呀?”
“比金银财宝还贵重呢!”雷锋说完,打开了小皮箱。里面装着一件棕褐色的皮夹克,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放在最上面的是三卷《选集》。
余副政委明白了,雷锋所说的比金银财宝还贵重的宝贝,指的就是《选集》。他随手翻看,发现许多文章都被划了道、划了圈,有的还在空白处写下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余副政委惊叹:雷锋了不得!这么小的年纪对毛主席的感情这样深、这么爱,对毛主席的书读得这么认真,难得呀!雷锋的入伍动机,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政治基础。
想到这儿,余副政委又有意问了一句:“小雷锋啊,你现在是有几十元固定收入的国家正式工人,去当了兵每月只拿几块钱的军人津贴费,收入差距大,而且部队的生活条件艰苦,这些,不知道你仔细想过没有?”
雷锋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不是为了钱,更不是为了图享受,也不是为了找出路才要求当兵的,我只是为了保卫祖国尽我应尽的义务。”
余副政委知道,他拒绝不了雷锋的执拗请求。他让雷锋先回去,待他同其他领导再研究研究。
雷锋既通情达理,又很机灵。他要把那个宝贝小皮箱交给余副政委替他存起来。余副政委还真的答应雷锋,叫边助理员把雷锋的宝贝小皮箱送到他的家里。
雷锋走后,余副政委向机关的干部们说:“这个小个子的雷锋,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伍动机正确,真的到了部队,肯定大有出息。”
1959年12月1日—17日,小屯、安平征集站在小屯镇小学设立了体检站。
雷锋像一只登枝的喜鹊,欢快地同于泉洋、卢宝忠、赵德厚等114名热血男儿来到体检站。
那个年代,体检站里还没暖气,只能依靠炉子取暖。受检的人多,出出进进,只能把炉子烧得旺旺的,才能弥补屋子里损失的热气,所以烧炉子成了忙活人的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眼睛里看到一个小个子,圆圆脸的“小”小伙子挨个屋子里透炉子、添煤、扒炉灰,干得浑身带劲。他还捎带在炉子上烧水,水烧开了,他还给你倒到碗里……
传递体检表是体检站里的重要任务。那天,把市人武部动员科助理员郑传礼上尉忙活的满头冒汗。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眼睛里又看到那个小个子,圆圆脸的“小”小伙子又帮着郑助理员传递起体检表来了。他按照郑助理员的安排,把一拨一拨参加体检的青年送进五官科,又送进外科,再送进内科……
雷锋身上的这股忘我、热情、认真、勤快的劲头,让郑助理员喜欢得了不得。虽隔多年,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郑传礼同志,提起他对雷锋的印象,仍然深情地赞叹:“雷锋虽貌不惊人,但他做出的事情却真是那么突出,留给人们的烙印是那么样的深刻。”
弓长岭矿来的小伙子们,静静地在一间大教室里等待着体检。他们当中,有人兴奋地有说有笑,有人沉静地想着什么心事。
于泉洋是个言语不多的人。但喜悦的心情鼓动着他不住地东瞅瞅西望望。冷不丁,于泉洋的目光停留在教室前头的黑板上,他发现那上面有3行文字:“我要把心掏出来献给党,要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我的入伍决心。雷峰”于泉洋看着看着,就不禁大声朗诵起来,吸引了卢宝忠、赵德厚等人一齐凑到黑板前。人们看着、念着那一律向右倾斜,又带着长长尾巴的文字。
于泉洋回忆说:“当年我们谁也没想到做这样的事。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写。一是字写不好,再说也没那个出口成章的水平。雷锋虽然是高小毕业,但他写的字,说的话,尤其是那富有哲理的、带有诗意的语句,一般人是难以比得上的。大家都非常钦佩雷锋真有志气。同时,又觉得这几行文字写的也是大家的心里话。
弓长岭矿的“兵”们快检完的时候,雷锋双手递上了他自己的体格检查表。这时,雷锋已经和体检医生们挺熟识了。
在量身高时,雷锋怕自己过不了关,偷偷地踮起双脚来。医生发现了他的“秘密”,笑了笑,说:“可不能弄虚作假啊!”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站平,再量一次。
雷锋对医生解释说:“我还在长高呢!别看我现在矮,可是个推土机手,浑身是劲。”
医生想说点什么,雷锋身后弓长岭矿适龄青年“拉拉队”一个声地替雷锋求情。医生含笑咽下了嘴边的话。
量体重。雷锋上了磅秤,憋足了劲往下压。医生忍不住笑出声来:“小伙子,你使多大的劲儿压,也增加不了体重。看看,还不够50公斤呢!”
按理,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兵”就被淘汰了。但是,医生们都想让雷锋继续往下检。
到外科检查的时候,雷锋脱掉外衣,露出了脊背上的道道伤疤,医生惊异地问:“这疤是?……”
“医生,这伤疤是旧社会在我身上刻下的仇恨!就是为了人们永远不再有这样的伤疤,我才坚决要求去当兵的!”
医生们尽管很同情雷锋,可是,身高、体重,还有副鼻窦炎,都离合格的条件差一点。但雷锋纯正的入伍动机,打动人心。医生们,还有郑助理员又给雷锋出主意,还得再到市人武部去争取一下。
余副政委在人武战线工作了多年,送走的兵许许多多,像雷锋这样迫切要求入伍的青年还前所未有。
雷锋一掉眼泪,余副政委心里就不得劲。他安慰雷锋说:“你要求当兵的迫切心情,我和大家都非常同情和理解。可是,当兵讲求身体条件,不合格,部队不能接。今年好好锻炼身体,明年争取合格。”
他举着被地主婆刀砍落下疤痕的手,一字一板地述说:“余叔叔,旧社会害死了我的一家人。那时我就想,要是有亲人来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枪,粉碎那些狗豺狼!是党救了我,给我吃的、穿的,送我念书,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祖国的工农业建设。现在,党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去保卫她,我就要挺身而出,做一名解放军战士。余叔叔,我要当兵,我要扛枪……”
雷锋参军的意志和精神,深深打动了余副政委。雷锋参军的态度和行动,深深感动了辽阳市人武部的干部。
那年,国家因为困难,也为了节约,下发的新兵服装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旧棉衣,需要拆洗缝补,所以,加发了10%的机动数。
八九百套新兵棉衣的整理工作,任务量相当繁重。为此,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完成这项工作,脏的洗净,短的接长,破的补上。
雷锋就是这么个人,只要他见到的工作、事情,他都会主动地冲锋陷阵。当他发现整理新兵服装的“活”后,就主动挽起袖子干了起来。
余副政委回忆:当时负责新兵被装发放工作的陈炳森中尉助理员,曾报告说,雷锋利利索索整理出整整70套衣服。有的衣服一些地方缝纫机不好扎,雷锋就用手一针一线地补好,那针线活板板正正,令女同志都服气。
在那些日子里,雷锋身上好像安装了马达,他把自己当兵的一片痴情,寄托在整理军装的具体行动上,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陈助理员劝他别累坏了的时候,雷锋仰起红扑扑的圆脸,笑咪咪地说:“干这点活不累,我是接受入伍前的锻炼呢!”
当最后一件军装整理完毕的时候,雷锋忍不住地随手拿起了一套小号军装和一顶棉军帽穿戴起来,美滋滋地立正转身问陈助理员:“同志,你看我像个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吧?”
陈助理员很理解雷锋的心情。但他也知道,光像有什么用!预备数是没有资格穿这身军装的。他又不能扫雷锋的兴,只好顺嘴应道:“嗯,像!很精神呀!”
雷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转身脱下军装放回原处,非常自信地说了一句:“我一定要穿上军装!”
2020年9月10日,辽宁省辽阳市火车站候车大厅内举行欢送新兵仪式。仪式上为新兵赠送书籍《雷锋日记》
历史不能忘记,让雷锋穿上军装进入军营的两位关键人物:辽阳市人武部副政委余新元和沈阳军区工程兵营长荆梧先。
雷锋的苦难身世和纯正的入伍动机,首先掀起了余副政委心底的情感波澜。这位1936年7月入伍的红军老战士,有着同雷锋相似的出身经历。
余副政委老家在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他不到10岁,母亲去世。他身后有3个妹妹,两个被活活饿死,一个被迫送人。他从9岁开始,就离家给地主李六家扛活,当“半拉子”放羊。13岁那年,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团回民连西征路过界石铺时,余新元把地主的200只羊赶来交给红军,他自己也坚决地跟了红军走。参军后,余新元南征北战,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多次负伤,1948年负伤后右脚截肢致残,荣获过“晋察冀军区战斗模范”称号。
俗话说,天下穷人是一条根。余副政委从第一次见到雷锋,就觉得思想相通。虽然论辈分,雷锋叫他余叔叔,但余副政委似乎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成熟,像很好的朋友。通过弓长岭矿的介绍,雷锋在农业战线是个优秀的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次被评为节约能手,报纸上宣传过他的事迹。这又使余副政委觉得雷锋思想基础扎实。余副政委从雷锋小皮箱里三卷《选集》上的圈圈、道道和心得体,更看到了雷锋高尚的政治觉悟。所以,这位老红军凭着为巩固“长城”输送优质兵员的党性观念,积极做工作,争取把雷锋这块好钢送到部队去锻炼。
那天,雷锋体检不合格,找到市人武部后,有的干部给雷锋出主意:去找接兵干部谈一谈。
于是,雷锋找到了荆营长的住处,说明了来意,最后,雷锋立下誓言:“别看我身体条件差点,入伍以后,我保证当个像样的兵!”
荆营长在此之前,已经从多种渠道听到了关于雷锋的一些情况。见到雷锋以后,他很理解急于当兵的雷锋的心情,就同情地说:“好吧,你的要求,等我和市人武部的领导再研究研究,还得征求你们工厂领导的意见。你先回去吧,决定了以后再通知你。”
就这样,送兵单位的领导和接兵单位的领导为了雷锋入伍的事,接触了一、二、三、四、五次:“按兵役工作规定,条件不够不好勉强。”“但雷锋为保卫祖国甘愿献身的精神,属实可贵,应当弘扬。”
事情就是这么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余副政委、荆营长谁都觉得那个“不”字不能用到雷锋身上。为了求得根据,他们请负责体格检查的主检医生、市第二医院院长吴丛泽发表意见。
吴大夫以医务工作者特有的严谨态度说:“雷锋正是长身体的年龄,目前虽然条件差点,但不属于大的疾病所致,通过锻炼,很快就会够格的。”
有了权威医生的意见,余副政委、荆营长达成了协议:先把雷锋带走,如果部队领导坚决不同意,退回来由余副政委负责换兵,并承担退兵责任。
最后,荆营长半开玩笑地对余副政委说:“按条例规定,我这大尉服从你这少校,你是首长,你决定我执行,出了问题你兜着……”
1960年1月2日—8日,新兵在市集中,进行政审、体检复查;进行入伍前政治思想教育。
2日上午,雷锋仍然在市人武部自动当他的“义务”通信员,主动打水扫地,遇有送信找人,不等吩咐别人,雷锋就抢先去完成了。
2日下午,当全体新兵都换上军装的时候,雷锋真有点沉不住气了,他跑到余副政委跟前,急切地问:“余叔叔,看!人家都穿上了军装,可我……”
“当时集中新兵980名,经体检复查合格842名,仅有2名预备数。再去掉政治淘汰,完成任务困难。因此,市兵役办公室又决定再集中81名进行复查,结果合格有38名。”
3日,在市人武部召开了兵役办公室会议。接兵部队荆营长等参加。在这次会议上,对雷锋入伍的问题做了最后一次研究。
余副政委详细地汇报了雷锋的情况。荆营长表明了接兵部队的态度。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一致认为:雷锋是个苦孩子,阶级立场坚定,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正确,入伍后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能够成长个好战士。虽然身体条件差点,但经过医生证明,很快能够上来……
雷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庄重地用发抖的双手,接过自己的入伍通知书(因为雷锋没有家,所以入伍通知书只能发给他本人)。此时,雷锋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雷锋对余副政委说:“谢谢武装部!我到部队一定努力上进,为辽阳、为鞍钢、为首长争光……”
之后,雷锋把一张着色的4寸立姿照片,赠给余副政委,并且在照片背面写下了:“赠给:敬爱的余副政委留念。雷锋60年元月3日”的留言。
这张照片被余副政委珍藏到了现在,每当他拿出这张照片,瞅着照片上的雷锋,就好像他走出照片,又站在余副政委的身边……
雷锋兴高采烈的跑回弓长岭焦化厂。向领导、向工友、向他的湖南老乡、向那位姓易的姑娘告别……
1960年1月8日,雷锋穿上了党和人民发给他的一套小号紧袖棉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份子。
本着既便于部队接受,又尽量照顾到不拆散原单位建制的精神,辽阳市1959年冬季新兵共编成6个新兵连。
雷锋被编入新兵第五连。在《新兵移交书》上,新兵接收单位:沈阳工程兵,接收人职别姓名:签字是连长赵洪刚,并加盖篆字个人名章。新兵交出单位:辽阳市人武部,移交人职别姓名:是部长王恩林、副政委余新元两枚印章。时间:1960年1月8日。新兵名册可查,新兵第五连共180人,“雷峰”的名字排列在倒数第九名,即第一百七十一名。
从新兵名册还查知:“雷锋班”第二任班长庞春学同雷锋一起编在新兵第五连,名字排列在第一百一十九名。“雷锋班”第三任班长于泉洋被编在新兵第三连,名字排列在第一百四十三名。
辽阳人民举行隆重的欢送新兵仪式。从新兵集中地南林子到火车站3公里多的道路两旁,排满了欢送的人群。那悦耳的唢呐,那欢送的锣鼓,那喜悦的秧歌,那热闹的高跷,那庄严醒目的标语,那鲜艳夺目的彩旗,汇同那连续播放的广播歌曲,呼应那此起彼伏的阵阵口号,把个古城父老乡亲欢送子弟参军入伍、保卫祖国的激动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雷锋着装整齐,精神饱满。他最后辞别辽阳市人武部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庄重地、是致谢又是表决心的对余副政委和其他领导说:“我万分感谢党和首长,破格征集我入伍,请首长放心,今后我一定按照党和人民的希望去做!”
“要读好毛主席的书,要坚决听党的话,要为辽阳人民争光,要为自己书写光荣的历史,我们等候着你入伍以后的好消息。”余副政委代表市人武部满怀深情地寄语雷锋。
雷锋以一个革命军人的姿态,向辽阳市人武部敬了一个军礼,一位新战士的第一个军礼。
随后,雷锋又跑去帮助接兵干部往火车站搬运行李,从食品厂给全体新兵搬运乘车途中吃的干粮……
在新兵身边,围聚着送行的亲人。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有妻子,还有没过门的媳妇……
这些,雷锋都没有。但是,于泉洋他们都看到了一位30多岁的妇女,拎着雷锋装着全部家当的小皮箱,以雷锋亲人的身份出现在欢送新兵的人群中。
她,就是余副政委的爱人田儒文。田阿姨在解放战争中入伍,她以一位老兵的眼光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她又以一位母亲的慈爱心肠关怀着雷锋。那天,她请假欢送雷锋,还特意按着雷锋的岁数煮了20个红皮大鸡蛋。她细细地叮嘱雷锋:“一个人当兵在外,要靠首长、靠战友,不要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你的体质不是太好……”
雷锋走在队列的末尾。迎着金色的阳光,雷锋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阔步前进……
队伍穿过市区数万夹道欢送的人群。在红绸彩旗翻舞和鼓乐齐鸣中,新兵登上了列车。
1960年8月,辽阳遭受了洪水灾害,雷锋把平时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辽阳人民。
1960年11月5日,雷锋回到辽阳,到市人武部向余副政委详细地汇报了入伍后的成长情况。
雷锋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到了辽阳市武装部,见到了余政委。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左手握着我的手,右手抚摸着我的头,微笑地说:‘小雷锋,我昨天在日记本子里看到了你以前给我的那张照片,我还想起了你,真想不到你今天来这里。’他带我到办公室,亲切问我在部队的情况,我激动地向首长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余政委听了说:‘好,应当好好干,把自己的力量献给党的事业。’”
消息传来,辽阳市人武部、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弓长岭矿许许多多认识雷锋的人们,都默默地洒下泪水,悼念这位人民的儿子……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4班为“雷锋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在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的活动;共青团中央追认雷锋为全国少年先锋队优秀辅导员。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前进报》等报刊都发表社论、评论,介绍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
1963年3月5日,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光辉题词发表。接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同志为其题词。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回荡在神州大地的上空,雷锋的模范事迹传遍了华夏大地。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在全国青少年中,在解放军各部队中,以及在各行各业中蓬勃开展……
辽阳,作为雷锋的入伍地,雷锋的光辉形象深深地烙在辽阳人民群众心目中,雷锋精神也深深地扎根在辽阳大地上。
雷锋入伍以后,辽阳市人武部机构经历多次变化,一些资料和档案遗失,其中包括散存的雷锋入伍体检表原件,破格批准雷锋入伍的原始纪录,雷锋写给余副政委的信件等。但是,载有雷锋入伍有关资料的辽阳市人武部1959年第4号案卷,却一直被作为永久档案保存了下来。
为了让雷锋永远留在辽阳人民心中,永远成为辽阳入伍新兵学习的榜样,在中华大地掀起“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潮,中共辽阳市委、原辽阳军分区建立并实行了一项制度:“在应征青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新兵换装后举行向雷锋学习宣誓仪式。”从此,辽阳籍新兵们穿上军装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面对雷锋画像庄严宣誓: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雷锋入伍地的青年,依法服兵役是我应尽的光荣义务,我自愿应征入伍,肩负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那高高举起的拳头、铿锵回荡的誓言,尤如奔腾不息的太子河水,从辽阳顺流直下,汇入那浩瀚的大海……
2020年9月10日,辽宁省辽阳市火车站候车大厅内市委书记王凤波欢送新兵入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