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瑶小说网继续解析《甄嬛传》人物,本篇是大情种果郡王的专场,喜欢或讨厌他的都可以看过来!
果郡王清朗地笑道:“皇兄每回都说不用拘束,可是按照规矩来呀,还是拘束。”
席间,皇上看到桌上的红梅,想起了白月光纯元皇后,微醺着执意独自去倚梅园赏梅。
她把自己的红纸小像挂在梅花枝上,对着祈祷:“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而后面跟来的果郡王正好看到了甄嬛的背影和脚印,他没声张,只是轻轻拿走了甄嬛的小像。
皇上只是听到了熟悉的诗,就迫不及待地要把那个女子找出来,不出来还声称要把倚梅园翻个遍。
而果郡王同样不认识甄嬛,但只是看到她慌忙逃跑的背影,就觉得这个“宫女”大概有自己的理由。
果郡王没听到甄嬛的祈祷,估计也不清楚小像是人家祈祷用的,不然也不会拿走它用来纪念。
第二天,皇上派太监来倚梅园考那句诗,暗中见证过昨晚的宫女余莺儿假冒了甄嬛,被封了妃嫔。
温宜公主生日宴上,甄嬛无聊退席溜出来玩,正是烂漫爱玩的年纪,她脱下鞋在池塘边玩起了水。
当日是他生母多年前入宫之日,果郡王回想起母亲如今的现状,感慨低落,喝得大醉。
所以果郡王看甄嬛的脚、吟诗夸她白的行为,一半是因为喝多了,另一半是因为看到了她的脸、证实了她是小像上的人,惊喜之余真心夸赞她。
看过全剧的大家也都知道,果郡王夸女孩儿好看是家常便饭,但并非真对姑娘们有歹念。
只不过在他的观念里,夸一个女孩漂亮,是最能让这些低微又爱美的姑娘们愉快、自信起来的温暖。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认可浣碧土气的穿搭审美、收留下人、让侍女们穿得漂漂亮亮、甚至支持她们学琴读书——
他要真好色花心的话,顺便收个漂亮侍女做侍妾不简单?别的王爷都有妻妾了,又没人管他。
但他不但一个都没碰,还给了那些姑娘一定的自由,这甚至秒杀很多现代男人的格局。
所以池塘边这段剧情,果郡王虽然轻浮无状,估计也不再是什么纯情少年,但整体上看也就这一次失控,可以理解。
尤其跟孙俪和陈建斌比起来,缺乏细腻感,这大概也是这一角色不受欢迎的原因。
桐花台是先帝为舒太妃所建,如今人走茶凉,如台阶上只开一夜的夕颜花,爱意也腐朽在了时光里。
果郡王笑了笑:“其实有人分宠也是好事,若贵人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而被记恨,小王真该为贵人一哭啊。”
不久,圆明园避暑期间,华妃一党设计眉姐姐假孕,甄嬛暗中看望被圈禁的眉姐姐。
那船本来是甄嬛提前安排的,正巧那两天皇上留果郡王在附近。果郡王一向无所拘束,深更半夜睡在外面占了人家的船。
所以,无论是池塘边玩水、桐花台聊天、船上偶遇,都是两人性格上“不走寻常路”的默契所致。
两人在满池荷叶的围绕下、在夜色的掩饰下谈古论今,似乎成了这皇宫唯一一方虚幻纯粹的净土。
而果郡王吟诵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正是对果郡王与甄嬛结局的暗示——
爱意不知从何时开始萌芽,却越来越深。爱可以让活人去寻死,也可以使垂死之人求生。
而船停之后,果郡王伸手想扶她,被拒绝后甚至还邀请她有空去自己的清凉台坐坐。
你可以有苦衷,也可以不接受,但我一定要做出来,我要让你知道总有人在关心你。
夏季,皇上皇后离宫祈福期间,怀孕三个月的甄嬛被皇后、安陵容暗算,在华妃的门前当场小产。
倾心果郡王的浣碧第一时间又想到求他帮忙,一听能让甄嬛振作起来,果郡王欣然答应,在冬日帮甄嬛找来了蝴蝶。
此时的皇帝,看到的是美丽的甄嬛跪在雪地里楚楚可怜,身上都沾了花香,吸引了大片蝴蝶。
她从失子的沉痛中抽离出来,不得已地描眉画眼、设计偶遇,面对那个让自己失望的男人。
别人只会以为她狡猾虚伪,而果郡王却会想:她背地里挣扎了多久?她又经历了多少欺辱才变成这样?
甚至直到一年后,甄嬛在甘露寺受苦,狼狈地趴在地上干活时,果郡王来看她,眼中除了心疼也没有一点嫌弃。
加上甄嬛知道了自己是纯元替身的事实,认清了皇帝的绝情,彻底心灰意冷。生下胧月三天后,去甘露寺修行。
他没有表达同情,也没有救世主的高傲,只是像朋友一样说了句:“我来迟了。”
他为她带了胧月的画像,后来又捎来了远在宁古塔的家书,还安排甄嬛亲手绣衣物给胧月。
果郡王虽然也很想保护她,但深知甄嬛心性高。而且,他很懂甄嬛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果郡王把她接到清凉台治疗,等待温太医期间,果郡王为了给甄嬛降温,用自己的当“人肉冰袋”。
这里又有人质疑果郡王占便宜,但从清凉台需要临时请大夫来看,附近应该缺医少药、没有多少医疗工具。
所以,先把体表冻冷了,自己受得住再给紧急高烧的人降温,理论上也不算离谱,起码比滴血验亲有科学依据。
而且我觉得,这段艺术化剧情、以及后面的雨夜吹笛都是为了展现果郡王的性格,即为爱“自伤”的奉献个性——
想伸出手碰她,又怕轻薄了人家。伸手收手试探了好几回,只好把人扶起来从身后揽着。
一个夏日,甄嬛和果郡王在树林里救了准葛尔的使者摩格,摩格对伶俐又美丽的甄嬛起了心思,被一向没脾气的果郡王怼了回去。
这段就能表明果郡王爱一个人的时候有多义无反顾,但这种感情确实是甄嬛想要的。
不久,甄嬛得知父亲病重,又发现自己怀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等待果郡王归来。
经历了多日的郁郁寡欢,甄嬛硬着头皮振作起来,为拯救家族、保住孩子、调查允礼死因,决心回宫。
二月二,在瑾汐和苏培盛的帮助下,甄嬛又是一顿精心装扮,与皇帝在凌云峰破镜重圆。
皇帝本就子嗣稀薄,小别胜新婚,对“温顺版甄嬛”又过于上头,不惜给甄嬛改姓氏也要迎回宫。
但木已成舟,甄嬛只能回宫。而且考虑到允礼义无反顾的性子,也没说腹中孩子是他的。
他不是气她和皇上复合,也不怪她怀了别人的孩子。他只是心痛她本来逃出了牢笼,何必又要回去受苦。
所以大家说果郡王“冲动”、“恋爱脑”的时候别忘了,他单方面背负着这么大的一个谎言。
而且甄嬛好歹有他的孩子,有两人爱情的念想,果郡王可是连甄嬛一句承诺都没有。
甄嬛这边有宫斗主线,允礼的未来却没有任何指望,他能保持忠贞的恋爱脑就已经不错了。
几个月后的夜宴上,浣碧为果郡王倒酒洒了出来,整理衣服时荷包掉落,牵扯出了“小像事件”。
这里有人怀疑浣碧故意,有人吐槽果郡王太粗心,无论怎样,我还是能理解允礼把小像带在身上的心情:
两个连见面都难得的爱人,连收藏对方的物件、沾染对方的气息都成了一种幸福。
所以果嬛两人各自都对另一方有了误解,可别小看这种消磨感情的细节,后面再解释。
第十二年夏,准葛尔首领摩格觐见,而且依旧对甄嬛贼心不死,果嬛的私情因此暴露。
果郡王这一行为是被骂地最狗血淋头的一段了,说他太傻。皇帝怎么可能真让妃子和亲呢?老脸要不要了?
但剧里皇帝的说法是:他会对宫内称甄嬛暴毙,偷偷去和亲。这样皇家的面子也没丢,也不用连年打仗。
要是按照原著情节,果郡王要是因为谨慎没去,甄嬛真的会因毒死首领而被反杀而死。
连“宫斗智商天花板”甄嬛都以为自己真的要和亲了,果郡王怎么可能坐得住,他们又没有观众的上帝视角。
十年前圆明园游船那晚,甄嬛说不想自比西施,因为西施的爱侣亲手把她送给了别人。
前面提过,甄嬛不知道果郡王为她守身如玉,她很可能以为他接受了娶妻成家、已经忘了她。
任何一个女人都很难不怀疑、不害怕对方淡忘自己,哪怕现在的异地恋又能维持几个呢?
这就是为什么他贴身带着小像、带着笛子,永远不吝啬他的告白,永远不会对她的危险无动于衷。
此去经年,就算没人再愿意记住他们之间的事,它至少还能用来提醒自己、提醒浣碧。
而且还有一点,从果郡王带兵截和亲那一天起,按照皇帝多疑的性格,他已经活不成了,也就是早点晚点的事儿。
他宁愿为真心的爱鱼死网破,也不愿像隆科多对太后那样,相互记恨、妻妾成群、安然偷生。
连甄嬛自己都想喝毒酒跟他去死,可见观众想看的“宫斗”,未必是她最想要的生活。
果郡王救过甄嬛很多次,连甄嬛都不怪他,观众却怪他拖累了甄嬛,这种说法也忒刻薄了。
不过宫斗剧亮点就在于一个“斗”嘛,果郡王被边缘化可以理解,只是他也实在被骂得太冤。
果郡王其实一直是个细腻浪漫的人,甘心为了另一半飞蛾扑火,后期也没“降智”,不过“不想活”也是真的。
下一篇可能会写温实初或者安陵容,大家想先看谁呢?求点赞的持续动力,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