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者埃卓凯丝在哪微信公众号在所有新媒体中是运用得最广泛的。目前,公众媒体的新媒体矩阵中,“两微一端”是标准配置。企事业单位新媒体中,一般公众号必配,微博、客户端不一定有。
新闻、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的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多半少不了公众号的运营,而且,既要会写,也要会排版。
目前在运营公众号的人员通常有两个门派,一类是技术派,一类是推文派。技术派,通常不会写推文;文案派,基本版式会排,推文也能写,但是不会设计,不过总体问题不大。
因为公众号看得多,自己也玩过公众号,就积累了一些心得,编了一段24句诀。
现在在企事业单位运营公众号的人员,好些人以前既没有干过这个,也没有学过这个,文字基础一般,也不懂怎么写、怎么编、怎么排,甚至连一些基本规律也不懂,理论指导没有。很多人只是在实践中边干边积累,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增长技艺。稍微懂行一点的人一看,感觉就是“自娱自乐”“还在摸索阶段”。这样办公众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一般来说,看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关注你了。
浙江宣传公众号,现在很火,但是办了没有多少时间,版式很简单,靠的就是一篇接一篇质量上乘的推文,已经有专业公众号对“浙江宣传现象”进行了总结。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公众号要么不办,要办的话,一开始在各方面就得办得像模像样。
很多单位运营公众号的人员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公众号只是内部交流用的,所以在文稿写作上,“我校”“我院”“我司”这样的表述通篇都是。其实,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微信公众号是没有时空界限的,这和以前的内报内刊完全不一样。一篇好的推文,通过内部人员在朋友圈发出去以后,很多人是愿意转发的,但是,看到“我校、我公司”这样的表述,尤其是标题中出现这样的文字,本来想转发的人可能就不转了,因为会面临尴尬:“你跳槽到这家公司去了”?习惯用“我校”“我公司”,是格局不够大的体现。单位名称,第一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标题中和正文中第二次出现时,可以采用通常在用的简称。
另外,推文中有领导出场时,每一处必带头衔,“某某校长”“某某书记”也是不合适的。负责人的头衔,第一次需完整出现,后面直呼其名就行,不要为了所谓的尊重通篇都是“某某校长”“某某院长”“某某书记”,甚至把副校长、副书记也一律称为“×校长”“×书记”。
公众号推文的写作,很多属性是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中移植而来。现在很多公众号,推文不会写,用图片(包括对话截图)、表情包凑数,或呈现一些杜撰、胡诌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内容”。一篇本来还算可以的推文,到了编辑手里,编辑不会锦上添花,反而越搞越差。你说粉丝总量怎么涨得上去?
这主要指推文的标题。微信推文确实需要用一点吊人胃口的方法,现在,过分煽情、装可怜的方法已经过时,半留悬念的微信标题,在主流媒体的公众号中已经比较流行。
这是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个保安师傅资助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悬念就是:为什么装富?钱给谁花了?
一下子10个“度”,这个提法很新。谁在什么场合提出来的?我赶紧打开看看。
一下子就是三个悬念:什么“救命药”?救什么命的?是什么原因被指“贩毒”?
这句话耳熟,但是原原本本的事情忘了。哪里的书记?什么级别的书记?叫什么名字?提拔当什么更大的官了?赶紧看。
马克龙20日在纽约与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进行了首次面对面会谈,并被媒体拍到微笑、握手、揽腰等照片。
三篇组合在一起,非常有意思。如果不看提示,你马上会想到:是哪些人?在什么场合?为什么又这么巧?见这个见那个是出于什么目的?
以环球网、环球时报等公众号为代表,澎湃、封面、新京报等很多市场化官方媒体的公众号都在用这种制作标题的方法——话说得软一点,不说透,留下一点悬念,给人想象空间。
公众号属于手机阅读,受众的阅读心理和纸质媒体不一样,很多内容是快速划过的,有些单位喜欢在公众号上发论文,专业性太强,文稿又太长,有多少人愿意耐着性子看?
有一次我听浙江工商大学的沈泯教授讲过,公众号推文的长度不要超过手机屏幕两屏的长度。我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公众号推文本来不算太长,但是加了一圈、两圈甚至三圈或粗或细的线框,导致每一行文字字数减少,总的屏数增加,属于人为拉“长”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