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选址评分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应该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吧?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妈妈、医生、老师等角色,总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小伙伴们会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情节和人物,还可以掺杂好几种的游戏玩法,一个简单的游戏总能让大家兴致盎然。
然而,作为爸爸妈妈的你是否发现,自闭症孩子似乎很少会玩这样的假想游戏,更别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种角色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18个月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假装喂洋娃娃吃饭,哄布偶睡觉,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用遥控器假装打电话聊天……
他们会将两件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他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总有许多奇思妙想,并且玩的不亦乐乎。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过模仿、想象、思考进而通过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或游戏的能力。
但是,研究表明,普通孩子具备的这种假想能力,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却存在一些困难,自闭症孩子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孩子所玩的假扮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
许多家长在和自闭症孩子的相处中也可以发现,他们喜欢的玩具以及玩法很单一,只能玩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很少玩假扮的游戏等。
既然很多普通孩子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发展出假想能力,那显然这项能力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讲,也同样是需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普通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中,他的假想能力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18个月前:自我假想。孩子会有简单具体的假想,比如假装吃饭、喝水、睡觉等。
18-24个月:开始假装游戏。孩子会对玩具、人进行一些初级的假想行动,例如假装妈妈喂饭、用遥控器假装打电线个月
后期,孩子逐渐会加入一些不熟悉的假想行为,或者没有物品时也能进行假想。孩子会综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让假想游戏变得更有意义。
从普通孩子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自闭症孩子在假想能力方面欠缺是比较多的。其实,假想能力不仅是孩子们必备的技能,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想像力、社交能力、情绪情感发展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2岁的普通孩子就可以产生假想游戏,可自闭症孩子的假想游戏似乎天生就很弱,那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开发这项能力呢?
假想能力并不是说来就来的,也不能像空中楼阁一般去搭建。其实,假想能力比应名、指物,甚至仿说都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时时刻刻教孩子学习,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变化以及规律,例如天气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
平时家长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假想思维,例如,看到下雨,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闻到香味,我们会想到什么?
前期假想游戏是指把仿真的玩具当做真实的物品在游戏中使用,这意味着孩子开始用想象力来玩游戏了
与初期假想游戏相比,后期假想游戏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对孩子语言的要求也更高。这一阶段需要家长来想一些东西来和孩子互动。
玩法:引导孩子布置好餐桌,摆放好食物和碗筷,可以邀请家里的玩偶一起“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