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文阅读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人、出版商开始上网找剧本、找新书,推动网络小说从线上走到线下然而,有利益就有纷争。8月10日,一篇《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线后》导演李芳芳推上风口浪尖,从而也引发了大家对网络写手生存状况及其影视作品署名权的再度讨论。
六月底上映的电影《80后》(原名《天长地久》)口碑不错,近两千万元的票房也远超预期。但8月10日,该片原著小说作者、网络写手JAS(真名:冯莉),通过博客斥责导演李芳芳不厚道,“千方百计让外界误认为故事是她李芳芳原创,在海外参加电影节时影片上甚至没有署我的名”。
冯莉说自己把李芳芳当朋友,因此以5万元的低价,将15万字小说《天长地久》的电影、电视剧改编权全部卖给了李芳芳。按照冯莉博客的描述,李芳芳数次要求冯莉不要发布电影是由她的小说改编的消息,还告诉冯莉,在国外参加影展时不会署她的名字,但回到国内一定会署名。随后又打电话询问冯莉,能否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字幕中也去掉她的名字,因为电影只用了小说中的4个情节,还表示可以经济补偿,但被冯莉拒绝。
冯莉称在电影上映前,她按照和李芳芳的约定,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却引来了该片投资方的斥责,声称该作品是李芳芳原创。和对方沟通之后,冯莉才明白,李芳芳一直给投资方说的是该故事是她原创的。冯莉随后要求李芳芳立即发声明讲清,但李芳芳拒绝了。冯莉表示,国内上映的电影后面确实打了字幕,但写的是:“电影改编自李芳芳小说《玻璃房子》、冯莉小说《天长地久》。”
冯莉称:目前电影已经下线,她并无炒作之意,讲出这些事,是因为觉得在整个事件中,李芳芳一直在蒙骗她,试图掩盖她是小说原作者的事实。她认为,即使李芳芳借用其中的一个情节,也该给她一个名分。
此事随即被媒体人兼作家黄佟佟以《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为题,以微博的形式传播
针对冯莉博客里描述的内容,导演李芳芳说:在国内的2000个拷贝之中,都有冯莉的名字,她和冯莉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也没有任何解释的必要。10日,李芳芳就“侵权风波”,委托律师发布声明:
李芳芳于2006年与JAS依法签订购买合同,JAS依合同将其未出版的网络小说《天长地久》的电影改编权等权益有偿转让予李芳芳。2007年,李芳芳在创作电影《80后》剧本时,选取了该小说的6个情节改编成6场戏。电影剧本共有162场戏。在电影剧本创作完成后,李芳芳向中国国家版权局递交了由JAS本人提供的、每页含有JAS签名的未出版小说的打印稿和李芳芳的剧本进行认证。国家版权局在认证后于2007年5月16日向李芳芳颁发了“著作权登记证书”(该证书号码为2007-A-06869),证书表明,李芳芳对于此改编剧本享有著作权。因此,李芳芳对于电影《80后》剧本依法拥有完全的著作权及版权。
在所有国内上映的中文版本和海外发行的英文版本上,电影均以醒目形式署名“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其字号大小,时间长度与“导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等其他重要主创的署名方式一致。
根据双方依法签署的合同,李芳芳向JAS支付的合同价款为电影制作资金的1%(最高限额为人民币五万元整)。在支付过程中,因台风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重要外景地被毁等原因而未确认最终制作费,同时因为剧组资金运作紧张延误,直至在2010年3月底剧组完成《80后》胶片拷贝制作,各方投资方确认最终制作成本的当天,李芳芳委托同事将尾款电汇JAS。此次付款延误原因已经多次在电话中向JAS本人说明并得到她的认同。
新原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在签订电影投资协议书之前,已经知晓并认同李芳芳导演所提供的国家版权局颁发的电影改编剧本的“著作权登记证书”
针对李芳芳律师提出的《关于〈80后〉所谓版权纠纷的严正声明》原著小说作者Jas,作出了回应:
1.声明里一再强调的电影剧本著作权和我的小说原著著作权是两回事,我从未有一个字说过电影剧本版权是我的,请不要偷换概念。
2.合同注明:付款方式:买卖双方签署本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付清最低购买价格人民币1万元整。电影或电视剧开机拍摄前付清余款。
3.合同规定:甲方义务:买方将在电影和电视剧的片名字幕中注明“根据JAS小说《天长地久》改编”。合同里规定的是出现的时间点和位置“片名字幕”,而不是声明里说的方式,请不要再次偷换概念。
事情全过程如同JAS在声明中描述的一样。目前的结果是:合同款项在JAS的再三催促后付清,署名虽未被去除,但由于合同中并未写明原著改编的署名标注在何处,所以最终只在影片末尾非常不起眼的位置写明,影片由JAS作品《天长地久》和李芳芳作品《玻璃房子》改编完成。
但李芳芳声称的未在国内出版过的小说《玻璃房子》是否真实存在,都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总是有人想要什么名号都挂上,好像这样就很了不起。其实原作是原作,编剧是编剧,本来不相冲突,她却总是企图说明JAS和这部影片没有关系。事实是JAS跟我说,她只是在影片里把男女主角的名字改了,把小说里的叔叔改成了舅舅,这样就叫改编了?我觉得这完全不合理。”
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越来越多影视制作人、出版商开始上网找剧本、找新书,推动网络小说从线上走到线下,然而有利益就有纷争。
随着当前网络侵权纠纷的频发,凸显发展隐忧:在保护机制尚不健全、一纸含糊合同就能拿走所有权益之际,写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数量庞大但势单力孤的网络写手,与掌握制作资源的影视制作人、图书工作室层出不穷的纠纷,反映个人写作时代的新课题:如何分担网络小说出版改编的风险收益?目前看来,写手们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分享的收益却寥寥无几,难怪写手圈盛传一句调侃:“你的就是我的你的作品,你的心血,你的自由,甚至包括你的名字;但我的却不一定是你的比如我兜里的钱,虽然,听起来应该是你的稿费。”
快速签约、改名换姓、低薪酬、拖欠稿费对不少写手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噩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写手表示:“JAS的遭遇还算好的,至少她拿到了电影改编的稿费,还出了书。”更多人空欢喜一场,“某某在合同上掉陷阱了,出版的事黄了。”“某某号称身价百万,其实只拿到十分之一的稿酬”,这样的骗局天天在上演。“一开始接洽总让人感到愉快,这也恰恰使写手忽略合同,掉入陷阱,轻易被人买断署名权、影视改编权、海外版权等,不给预付款,还会压低稿费。”所以这位写手宁可少赚钱,也优先选择与港台出版社合作,“省心,至少他们不会谎报印数”。
“期待规范的市场给我们更多保护。”这是所有受访写手的心声。眼下的市场里,两三个人租个公寓就能组建图书工作室,派人在各大文学网站蹲点,看到有潜力的作品立刻签下,如果出版不顺利,关门大吉另起炉灶,合同对写手的约束远远大过工作室。至于影视改编,制片方买断小说后,因为资金、演职人员等问题导致项目搁置,比比皆是,写手被一纸合同套牢,只能无奈看着大热之作凉掉,错过最佳上映时机。虽然个别写手拿起法律武器主张权益,但举证困难,胜诉之后执行也难。
找谁帮助自己维权?网站、专业经纪人、行业机构在网络文学日益发展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多竞争者参与其中,给予写手多种选择,才能实现契约双方的真正平等,让网络小说的线下产业通畅起来。
影视产业的核心是版权经济,电影版权的核心是剧本的版权,作家和剧作家的著作权是原生权利而影视产业的其他一切权利,拍摄权、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都是由此原生权利而派生出来的权利,是由剧作家的许可而再生的权利,因此剧作家的权利是影视产业的首创版权。
在以内容为王、剧本为先的影视产业中,应保障法律赋予作家的著作权。我们影视产业中,没有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付出艰辛劳动,就不会有建立在作品之上的一系列权利的产生,所以包括我国著作权法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首先就保护作者的利益,以鼓励他们创作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品。没有作家的构思,是不可能创作出作品的,所以全社会应该造成一种尊重编剧、尊重原创、尊重首创的氛围。作者利益第一是各国著作权法都贯彻的基本原则。
署名权是人身权,剧作者的署名究竟怎么样排列,其实广电部门有一个有关署名排列的文件,对于故事片常规署名排列顺序,对于编剧、导演各项内容,写得都很清楚。所以,要按照创作发展的规律,把享有著作权的人员放在前面,按照享有权利的大小进行排列字幕,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确保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