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舟最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鹅鸭杀》的社交游戏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了玩家的热烈讨论。
随着《鹅鸭杀》话题热度的上升,已经有厂商开始着手在买量领域投放相关素材,为旗下产品引流。甚至于在小游戏端,有厂商以此吸引玩家点击,赚取广告费。 那么,《鹅鸭杀》相关投放素材有何特点?在小游戏端,厂商又是怎样操作的?《鹅鸭杀》的出现,又能给业内带来怎样的启发?
天眼查显示,鹅鸭杀相关商标已被武汉鸣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国际分类为教育娱乐。该公司为武汉微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曾出品、运营游戏《贪吃蛇大作战》。
对此,《鹅鸭杀》官方发表声明,称公司还在积极寻找中国的合作公司和发行商中,目前为止还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也并没有权力在中国注册申请商标或是公司,任何第三方公司声称所谓的官方都是虚假的。
根据DataEye-Tidea的数据显示,游戏聚合APP《233乐园》以及游戏助手工具APP《光环助手》也相继在买量领域投放《鹅鸭杀》的相关素材(只投了1天)。
在具体创作内容上,此类素材会植入诸如在手机上也能玩《鹅鸭杀》了!、数据与端游互通等文案,并搭配Steam《鹅鸭杀》相关视频画面,通过这种诱导式的方法,引导用户下载。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买量领域沉寂了几个月时间后,游戏聚合类APP的《会玩》于12月下旬再次在素材文案中提及太空狼人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小游戏方面,已经有游戏厂商抢先上线简介是《鹅鸭杀》的游戏(但游戏名不是),并吸引超千名玩家的点击进入。
更奇葩的是,当玩家点击进入后,该小游戏并没有任何玩法,而是会立即跳转至广告界面。换句话说,这些小游戏,是以诱导玩家点击,赚取广告费用为主要目的。
除此之外,也有厂商开始套用《鹅鸭杀》的角色模型,并且将其与《羊了个羊》进行结合,以这种缝合怪式的素材,吸引对两者该热度都有兴趣的玩家。
再比如,借鉴《鹅鸭杀》的游戏玩法,以其他题材进行复刻。如这款名为《逃离狼人镇》的小游戏,就是融合《鹅鸭杀》玩法以及《糖豆人》角色形象。
从上述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产品未到,素材先行。蹭热度成为个别产品的引流方式,并且从效果来看,已经有一些人尝到了甜头。
虽然蹭热点能挖到一些流量凸显,但是侵权问题可能会随之而来。当然,由于是抄国外,《鹅鸭杀》项目组鞭长莫及确实也也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该游戏的兴起离不开两大因素——1、以芜湖大司马、PDD、一条小团团为代表的头部主播;2、同类产品太空题材狼人杀的《Among Us》。
在《鹅鸭杀》之前,太空题材的《Among Us》凭借Q萌的人物建模、趣味性强的游戏内容以及各大游戏主播的推波助澜,迅速在互联网中发酵,成为众多网友茶余饭后的热门线年,多个直播平台因为特殊原因相继暂停了《Among Us》的直播内容,于是,玩家蒙圈了——我还想看大主播在《Among Us》里的直播效果呢!怎么突然就没了?
这就导致,国内游戏市场出现了此类游戏长达几个月时间的真空期(传统狼人杀由于游戏趣味性相比较低以及入门门槛较高的缘故,故不能成为此类游戏的直播替代品)。
总体而言,无论是《鹅鸭杀》,还是《Among Us》,这类社交欺骗推理游戏的火爆与直播有直接的关系。并且站在营销角度来看,《鹅鸭杀》的兴起,是一次较为高效的传播案例——
头部主播凭借自身影响力,使得《鹅鸭杀》在数十万名玩家中形成了一次高效的曝光。继而,再通过主播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游戏的趣味性、爽点、核心玩法最直观的展现给玩家,极大降低其准入门槛的同时,也诱发了玩家的好奇心,促使其产生下载游玩的想法。
这其中的缘由或许是TapTap项目团队认为3D素材对玩家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也符合手游玩家追求高游戏画质的态度。
此外,相比于《鹅鸭杀》才刚处于预热阶段,《Among Us》的手游版本已经在海外市场投放了4年之久。
虽然《Among Us》只有少量的素材投放,但其在2020年的累计下载量达到超2亿次,甚至直到现在仍在美国市场iOS免费榜保持TOP40以内。
这表明,《Among Us》并不依靠买量素材作为导量方式,而是依托于游戏自身的趣味性,促使玩家自发的进行传播,譬如主播推送、玩家相互安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