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辛今年 2 月,微软解散了成立仅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部门;今年 3 月,该公司 2017 年收购的虚拟现实社交平台 AltspaceVR 也彻底关闭。同时间,另一家巨头也选择撤出元宇宙赛道——华特 · 迪士尼公司宣布,撤销开发元宇宙战略的小型部门。
而曾 孤注一掷 将脸书更名为 Meta 的首席执行官马克 · 扎克伯格今年也忽然话锋一转,表示将把业务重点放在人工智能上…全球巨头纷纷从元宇宙赛道 脱轨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不例外。前有快手元宇宙负责人马英武离职,元宇宙业务暂停;近有腾讯旗下发展元宇宙概念的 XR 部门正式解散。
一系列动向都流露出虚拟经济所构建的元宇宙已经遇冷,甚至不乏媒体称 元宇宙已进入冰河时期 。
但在巨头们都在掉头之时,却还有企业在不断 押注 ,比如今天的主角——打造虚拟内容工业化的智能云平台魔珐科技。
近日,魔珐科技又解锁了一个虚拟 新人物 ,并召开了一场颇有声势的线上产品发布会,来推出这位 虚拟人智能体镜 JING。
据官方介绍,此次推出的 智能体 可以作为载体,嵌入 PC 端网页、手机 APP、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渠道,替代传统企业官网、企业 PPT、产品介绍等载体,将平面图文的单向讲解模式,升级为以虚拟人为载体实时视频互动模式。
同时, 智能体 还适用于企业对外宣传、销售等场景,可以对用户进行讲解、答疑、引导;8 月后,结合他家推出的虚拟直播产品,企业可以使用虚拟人进行直播。
从宣传内容看,此次推出的虚拟人镜 JING,形象依然带着 魔珐味 ,人物细节设计细腻,外在形象也非常美观。但如从商业应用的角度看,目前,镜 JING 所展示出的想象力,和过往虚拟人行业的 套路 却并无二致,都离不开 出道 炒热,再商业化运作。
src=如此前魔珐科技和次世文化共同打造的国风虚拟人翎 _Ling,先是 出道 后在央视综艺、CCTV 春晚和《VogueMe》等媒体平台频频亮相,随后就借 2022 年虚拟人大热与多品牌合作,以虚拟人 IP 的身份靠广告合作赚钱。
年初魔珐科技推出的令颜欢,开局就入驻抖音做起虚拟人博主。据公开数据,令颜欢从出道到开播粉丝 70 万左右;对比出道三天就点赞百万,4 个视频获得超 800 万粉丝的柳叶熙,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太出色。
不难预见,令颜欢预计之后也会和其他真人博主一样,主要以广告合作或直播带货创收。但虚拟主播营收之路也实属不易,打造虚拟主播前期技术投入、运营投入都很大,但与之对比的则是,虚拟主播领域非常饱和、竞争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在 B 站的虚拟主播群体中,收入低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月均营收排行榜中,排名前 120 位的虚拟主播严重挤压其他主播的收入,其余主播的平均月营收仅占到月营收前 120 的虚拟主播的 1% 到 5%,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似乎是通过此前的虚拟人发现了商业化不易,魔珐科技此次推出虚拟人,特别强调镜 JING 有别于虚拟 IP 和虚拟人主播,可以实现 一对一 的实时智能交互,专门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企业。显然是寄希望于通过这一虚拟人的推出,带动 B 端虚拟人制作的营收。
但这个借着 AIGC 热推出的 智能体 ,概念上颇有噱头,内核却没威力,拿到市场上较量,真未必能激起什么浪花。
从魔珐科技业务布局看,主要也是以 TO B 为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先生存、后发展,但这钱并不好赚。
首先,对中小企业来说,特别定制一个虚拟人在线上渠道进行展示,并不是必要的营销环节;换句话说,企业如果觉得文字枯燥,可以用线D 多形式展示内容都可以,没必要定制虚拟人。
而大企业,主要有两部分需求,一个是品牌宣传目的,在这一部分,企业相比于定制自己的虚拟人,更倾向直接选择知名虚拟人 IP 合作,更能创造话题、带动流量;另一个是虚拟人员工,让虚拟人代替一部分人工,如金融行业用 数字员工 做催收、客服工作。
但企业找虚拟人进行宣传,市场上有很多知名 IP 可以选择。如风靡抖音的美妆达人柳叶熙,首个国风文化出海的天妤,时尚博主 AYAYI,AI 数字人希加加,首位男虚拟数字人川 CHUAN 等。
其中,AYAYI 不仅是 天猫超级品牌数字主理人 ,还与娇兰、保时捷、LV、纪梵希、迪奥、拉夫劳伦、Prada、博世、欧莱雅等大品牌均有合作;人气很高的柳夜熙,更是合作了小鹏汽车、Vivo、安踏、字节游戏等超过 200 个品牌。
对比整个行业,魔珐科技此前打造的几位虚拟人的知名度和商业能力,就并不是非常出彩。
同时,在虚拟人技术方面,魔珐科技也面对着不少强劲的竞争对手。如 2022 年拿下超亿元融资的元宇宙企业中,就有同样做全栈虚拟技术提供商的世优科技,还有做 AI 框架开发的小冰,在虚拟人应用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
此外,还有相芯科技、硅基智能、风平智能等虚拟人技术公司也各有特色。相芯科技的虚拟人技术可制作出生动逼真的虚拟演出;硅基智能和风平智能的虚拟人技术就能应用于在线教育、客服等领域。
且据报道,世优科技、相芯科技和风平智能的虚拟人技术价格相对较为平民化,魔珐科技价格则较为昂贵。其次,在虚拟人员工这一方向,如果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的智能客服,他们完全可以寻求 SaaS 企业的支持。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专业的厂商,智能客服的 AI 程度非常高,不仅可以主动外呼为企业标记分发销售线索,甚至还具备人工客服质检、用户投资单自动提醒等多种智能客户中心的职能,在此领域厂商已经做的非常专业,企业不需要找一个虚拟人来做 门外汉 。
在顾问、主持人、导游等其他 工种 上,魔珐科技所谓的赋能千行百业也显得有些落后,此前早有公司已做出很多成果。
如 AI 虚拟气象主播冯小殊、世博会参展画家夏语冰、万科年度优秀新员工崔筱盼、人工智能裁判与教练系统观君等虚拟人,都是依托小冰框架打造的;科大讯飞数字人,也具有自然语言交互能力,能满足智能问答、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功能。
明知不新鲜,却还要作为创新产品来推出和宣传,侧面流露出魔珐科技的 苦衷 。
众所周知,元宇宙相关赛道非常烧钱,但回报周期却非常长,正是由于当下技术所能达成的结果商业化空间有限,所以众多巨头纷纷撤出。
2023 第一季度财报显示,Meta 元宇宙业务 Reality Labs 营收 3.39 亿美元,同比腰斩 (51%) ,亏损同比扩大近 35%,至 39.92 亿美元。过去一年,这家公司因元宇宙业务亏了 137 亿美元,而 Meta 预计,今年的亏损还将扩大。
在 2 月份的四季度财报会上,早有细心的观察者注意到,扎克伯格提到 AI 共 28 次,元宇宙则只有 7 次。外界纷纷猜测,扎克伯格是否要远离元宇宙这个烧钱无底洞。
首要压力就是虚拟人企业同样面临烧钱的挑战。虽然魔珐科技未对外宣布多次打造虚拟人的投入,但据柳夜熙制作团队创壹科技 CEO 梁子康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说,在推出柳夜熙之前的半年多,研发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等投入约在百万元级别, 第一条柳夜熙的短视频成本约几十万元 。
以此便可见 造人 亦成本不菲,尤其是虚拟人主播,需要不停更新创意视频内容,才可以不断吸引热度和粉丝,这就意味着无论虚拟人能不能赚钱,都要先巨额投入。魔珐科技 2019 年 6 月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2022 年 4 月再宣布完成 B 轮、C 轮融资共 1.3 亿美元,也侧面显示出其花钱的速度。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不挣钱。元宇宙赛道去年有包括小冰、Openverse、世优科技、魔珐科技在内的 16 家企业拿到上亿元融资,但一派繁荣的背后却是一派惨淡。
自 2016 年动漫虚拟偶像洛天依开始走红,至今已经过去 7 年了,然而在这期间并未有一位虚拟人真正大火,形成非常成熟的商业化模型。
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平分秋色、不分伯仲,每家都有自己的 IP,也都接了一点商单,其中魔珐科技虽然也算小有名气,但也并没有做到绝对的头部。同时,在行业的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投入大于收入,基本都是 亏本赚吆喝 。
此外,从用户的角度看,在直播间有很多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真人主播,用户看这些主播还看不过来;在品牌宣推方面,层出不穷的流量明星一代代走红,年轻人也并不缺乏真人偶像。这些,都决定了用户对虚拟人有好奇、没长性,也让虚拟人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总的来看,2023 年,是资本对虚拟人赛道冷静的时候了,也到了虚拟人公司理性求生的时候了。
2017 年成立的魔珐科技,已算是赛道中相对成熟的公司,目前估值已达 11 亿美元。但从基本盘来看,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业务前景,与其市场期许还尚有一定差距。
在当下元宇宙行业遇冷、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企业仅靠推虚拟人 IP 造势、给市场打概念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想实现更长足的发展,应潜心研发差异化技术,并通过已有的 IP 尽早实现规模化变现,提早布局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