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设计的“达芬奇密码”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5 11:09:04 | 【字体:小 大】 |
争锋摩配店不断有人问我,成功的设计有什么诀窍,在我看来,对此的解答,俨然已经直指设计的意义和目的。如果说诗歌的目的在于存在,那么设计的目的也在于诗一般的存在。两者的立足点,都不仅仅停留在美丽和刺激上,这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在不断接近真实,争取真实存在的自我。
优秀设计可以深深地打动、激励着人们,同时抚慰疲惫的身心。有句话说得好——艺术是坦白是设问。从坦白和设问的行为所产生的作品,是诞生于人的心灵深处的。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把梦一样的感受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需要把个人对生活、对人情的认识融入作品之中,由此在人的心中产生共鸣和同感,使之燃烧起生活的热情。设计终极目的在于抚慰和唤醒人们的感受。
时至今日,我们有建筑师、构造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汽车设计师……只要谈到设计就会有许多职业划分,这等于让一个专业支离破碎,这种追求近代主义的风潮虽然名曰追求效率,事实上是破坏了同一性。我没有想过作为全领域的设计师,但我是建筑师。建筑包括城市,也包括室内家具及日常用品。生活环境全部都是建筑。现代为了提高效率,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我认为真正的建筑师应该设计生活环境全体。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莱奥纳多·达·芬奇这位艺术巨匠,他的一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发明,不仅在建筑、绘画、雕刻上,也研究解剖学,甚至运河的开发及武器的设计。他几乎对所有分野都有研究,是我理想中的建筑师。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始终对外界保留好奇心,去深入思考人会为何而感动来进行创作,这也就是我坚持的“设计必须返回到原点——用心设计”的理念,任何技巧都需服从这一主旨。譬如说,医院走廊的尽头,应该是明快的——光可以透进来,如果是漆黑一片,病人们就会想:完了,没有希望了。设计应该做到了让人有期待,有希望,从这点上看,设计学更像是人类学。再举一个例子,日本建筑一般没有“墙”,只有“柱”,这和西方建筑完全被“墙”包围不同。“柱子”周围是有“气场”的,既可以起到墙的作用,又可以自由进出,强调自然与人类的融合。当你内心想要奔放舒张时,那你就必须懂得拆“墙”换“柱”。
当你在追问别人“要如何做设计”,这是典型的眼光向外看的表现,也许还没找到设计的“达芬奇密码”。从牙牙学步到疾步奔跑,想走得更远,事实上设计师眼光要向内看,多看看自己,往里挖掘自己——第一眼看到自己是中国人,但再挖下去,东方人的共同点会被挖掘出来,再挖下去,你会发现人类共同点,最终你会发现:生命体都是一致的。换句话说,设计是不断挖掘、不断寻找自己能感动的点,去发现什么东西能让自己感动,在某种程度上,“发现比设计更重要”。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