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剑风魔录25月27日,中国平安迎来三十五岁生日。作为一个综合金融巨头,在其三十五岁生日之际,不仅成功打破了国内企业平均寿命的魔咒,更以持续进化的能力展现出稳定与优秀的白马之姿。
从深圳蛇口走向全球,中国平安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三十五年。其巨大的成长壮举令人瞩目:截至2022年底,营收达1.11万亿,增长了15.8万倍;总资产超过11万亿,增长了2.03万倍,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那么,中国平安是如何成为参天大树的?持续生长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作为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保险集团,平安还是全球综合金融集团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25位。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用四个“十年”来概括企业的演变。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挑战,但平安通过不断变革和深化,在不同的时期实现了巨大的转变。
首个“十年”,平安的目标是成为现代保险企业。通过引进寿险营销体系和引入摩根、高盛等投资,平安逐步建立了现代保险企业的机制和体系。通过销售驱动,平安成功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信任的种子,让他们相信买保险就是买平安。
第二个“十年”,平安在巩固保险主业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综合金融领域。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治理,平安构建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力,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第三个“十年”,面对数字经济浪潮的涌现,中国平安主动求变,确立了“金融+科技”的战略目标。马明哲多次引用巴诺书店和亚马逊的例子来强调集团转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平安积极进行数字化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平安银行的“空中柜台”、平安人寿的智慧客服以及平安财险的灾害预警和气象预警系统。到目前为止,平安已经实现了82%的客户服务的人工智能化。
自2018年起,平安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新目标,并在科技驱动的基础上进行变革,通过各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激发出更强的内生力量,致力于打造一个系统性的生态型壁垒。
从销售驱动、服务驱动到科技驱动、需求驱动,中国平安一次次完善了自己的发展拼图。这种提前谋变和精准卡位的能力,为平安增长注入了稳定性和成长性,使其能够在产业红利和经济红利中稳步前行,从容应对市场的巨大变革。
中国平安深知作为一家综合金融企业,它不仅要连接亿万消费者,还要连接万千企业。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平安怀揣着“利他”之心,努力实现鱼水共情、长情发展。
马明哲曾说:“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便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平安在创业至今一直坚守这一信念,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自己的使命。平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平安发起了“平安乡村振兴倡议”,通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健康扶贫等多个方面的举措,助力农村地区发展。平安以普惠金融为抓手,推出农村信用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等项目,为农民提供了更多金融工具和保障。
同时,平安还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平安普惠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为超过30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助力他们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在社会公益方面,中国平安积极开展慈善事业,通过设立平安慈善基金会,捐助教育、健康、扶贫等领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平安的“中国平安青少年发展计划”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栋梁。
平安的社会责任意识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他们坚信,只有让社会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企业自身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平安不仅致力于实现自身的商业目标,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跳出业务看,秉承“利他”价值观的平安同样热心公益。。截至2022年底,中国平安在全国共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并招募了超过一万名支教志愿者。同时,在1039所智慧学校开展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为青少年的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健康振兴和教育振兴,中国平安于2018年启动了“三村工程”。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已累计投入771.53亿元,助力乡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腾飞。
除了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平安也回馈了投资者。自2012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分红23次,总额高达2655亿元,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点滴的努力汇聚成海洋,凭借着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中国平安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4月,中国平安凭借32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荣登英国品牌咨询公司“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公布的“2023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首,展现出其作为一家领先保险品牌的强大实力。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中国平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根本在于其“责任”二字。正是这种利他主义和家国情怀,使中国平安在业绩规模的显性指标之外,拥有更为稀缺和可持续的成长软实力,从而实现了高质量、长期稳定的发展。
与其他巨头相比,中国平安能够保持灵活性和稀缺性。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部门是现代组织的特殊器官,其高效性和前瞻水平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
中国平安之所以能够保持灵活性和稀缺性,是因为其拥有一种宏大的格局眼光。这种格局眼光的源头来自于企业内部先进和前瞻的治理体系。
通过分析股权结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平安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3月底,前十大股东累计持有公司110.96亿股,占总股本的60.69%。
为了避免决策冲突,同时兼顾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意愿,中国平安自1994年开始就探索国际化的公司治理方式。
在2018年12月,中国平安推出了联席CEO制度。在集团CEO的领导下,分别设立了统筹管理个人、公司和科技业务的CEO。这三位CEO分别负责统一领导和专业分工三大业务群。通过这种组织结构,清晰地界定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和权责清晰的职责,从制度上杜绝了一言堂和随意决策,确保了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开放性。
这种前瞻性的内部治理,使得中国平安在拥有巨大规模的同时保持灵活性。外界看到的是大象起舞,但对于中国平安而言,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轻车熟路。凭借如此高效的治理水平,加之敢于拥抱变革的勇气和利他惠人的内核,中国平安的进化之路永不停步。
中国平安在其发展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平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通过分红回馈投资者,中国平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投资者共享企业成果。
中国平安的成功不仅仅源于经营的规模和业绩,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利他主义和家国情怀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有了如此的治理水平,辅以拥抱变化的勇气,以及利他惠人的内核,平安进化亦不会停下脚步。
5月27日, 中国平安 迎来三十五岁生日。作为一个综合金融巨头,在其三十五岁生日之际,不仅成功打破了国内企业平均寿命的魔咒,更以持续进化的能力展现出稳定与优秀的白马之姿。从深圳蛇口走向全球, 中国平安 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三十五年。其巨大的成长壮举令人瞩目:截至2022年底,营收达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