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险套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演练伊始,蓝方就出人意料地采取电子干扰手段,将红方无人侦察机击落,致使特战小队一度陷入困境。
红方指挥员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迅速完成现场封控,侦察组临机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获取信息,特战队员交替掩护、雷霆出击,最终合力将“暴恐分子”一举制服。
官兵们在演练中的出色表现,得益于该总队对作战数据库的持续更新和科技强训带来的成效。
射击方舱、激光对抗系统、热成像仪、激光瞄准器……今日的特战队员要练就“一枪毙敌”“一招制敌”的过硬本领,离不开数字化元素的加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数字化装备成为特战队员的“标配”,警营里的实战化训练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作战指挥到作战行动,从模拟战场到战斗复盘,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对传统训练模式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这样的训练是更“花哨”,还是更有效?起初,不少官兵一度对这些新装备持怀疑态度,但经过一次次的“实战”检验,逐渐拉直了心中的问号。
下士吴浩鹏实弹射击成绩起伏较大,多方寻找原因仍找不到破解办法,令他十分苦恼。“原来是握力不均衡惹的祸。”在模拟仿真训练时,荧屏上实时显示着他的握力程度,他开始纠正操作要领,射击成绩实现快速提升。现在的他,已成为支队响当当的射击标兵。
基于虚拟和现实增强技术的训练系统,可设置多种训练场景,可重复使用。记者在训练方舱里看到,点击车站、机场、商圈等重要民生目标,可即刻在大屏幕实时生成画面。这些可多维转换、实景呈现的画面,不但是支持训练的系统信息,也是执行实际作战任务时的必需数据。
“科技手段不是‘炫酷’的手段,而是反恐战场上的制胜法宝。”总队情报处处长徐立舜由衷地说道,训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就必须有精确的数据论证和强力的科技支撑,我们总队的数字化之路虽然刚刚起步,但已初步显示出传统训练模式难以企及的威力,战斗力生成周期有效缩短,官兵们走上战场的底气越来越足。
“指导员,不管张参谋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但把训练重心放在对抗系统上我坚决反对!”
“我见过凌晨4点操场的样子,也数过午夜靶场的星星,知道训练成绩都是汗珠子摔八瓣得来的。若是天天在空调房里搞网上对抗,岂不成了打游戏?”
“看出来了,咱们支队的战术专家对这套对抗系统持怀疑态度。但你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试用后再评价它的好与坏。”
这是年初淄博支队训练标兵吴立光和指导员潘超群的对话。那天配发“武警中队规模实兵对抗训练系统”后,作训参谋张超来机动中队讲解使用方式,却引来吴立光心中疑惑。
“子弹不过万,一切都白练!”这话是特战一中队下士马明俊常挂嘴边的“射击理论”。打他分到中队起,眼见着那些成天泡在射击场上的同志靠着苦练一个个成为“狙击王”“速射王”,就更加深信这个“简单的道理”。
新兵吴新宇则在日记中写下一段鼓励自己的话:“班长说了,好射手都是靠子弹喂出来的!等我打够了数量,也一定可以离开‘射击特训小组’!”所谓“射击特训小组”是由中队单项课目排名靠后的10人构成,每天单独组训。
新装备配发后,中队决定由小队长葛万东带“射击特训小组”率先使用。听到这个消息,小组成员炸了锅:“不打实弹咋训练?”“这不是在耽误我进步嘛!”
新装备下发一周后,梁立国到该支队机动中队检查使用情况,却见到那些“高大上”的宝贝居然仍堆在库房里,唯一的变化就是上面多了一层灰。
中队长黄全党解释:“支队马上就要考核了,害怕这个新玩意把大家训练方向带偏了,万一练成个‘四不像’可咋办?”
“能提升战斗力的科技手段摆到面前,居然拒之千里?”梁立国把桌子拍得山响,得到的却是黄全党的另一句话:
“我们不是不用,是想等考完再学习操作。说句实在话,我们中队的训练尖子个个顶呱呱,哪一个接触过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靠着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换来的?”
“方寸之间真的能提高战斗力吗?”“室内场地能训得出千里马吗?”围绕着训练模式转换带来的争论,官兵原本平静的心池激荡起不小的波澜。
消息传到总队参谋长李苗中耳朵里,他笑了:“装备刚下发就引出话题,这是好事。因为有碰撞才有火花,还是让实践来检验成效吧。”
次日,总队参谋部以非正式文件形式下发了一份《关于特战分队分组训练的倡议》。倡议各单位抽取部分人员对新装备进行试训;一个月后,再由试训人员向常态训练官兵发起挑战。
2月4日早晨,淄博市下了一场大雪。机动中队班长吴立光顿时兴奋起来,召集本班人马:“趁此天赐良机,打一场雪地班战术。”战士聂广鹏小声说:“今天可是过‘小年’啊。”“小年咋了?敌人进攻还看你过不过年?我跟你说,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能练成精兵!”说完吴立光率先拎枪跑到雪地里。
同一时间,中队战术课目排名垫底的10名战士也“鏖战雪中”,只不过那是背景大屏幕上的“风雪”。室内训练馆里,他们身穿系统训练服,在临时搭设的“沟壑”“丘陵”“大树”中迂回穿插,跑点找位。随着一声“枪响”,一名蓝军队员头顶冒出一簇烟雾……
“后进组”满面红光,正开心地讨论着训练心得。 “精兵组”则在不停地搓着冻得麻木的手脸。“精兵就是苦练出来的!”吴立光斜睨了那桌一眼,不屑地说:“在屋里头练雪战?他们咋想的呢?”
2月6日,机动支队射击方舱。屏幕上一个歹徒劫持着人质慢慢向前走着,整个身体全躲在人质身后,只露出半个脑袋。“后进组”组员吴新宇深吸一口气,从藏身处快速出枪。“砰砰砰砰砰”5发子弹速射完毕。他看到,歹徒没有被击毙,人质却身中3弹。
“第一枪虽稳但不准,第二枪到第四枪手腕下意识抵消后坐力导致精度偏离,最后一枪明显有意识下拉枪身,这是痼癖习惯所致……”听着“鹰眼”给出的分析数据讲解,吴新宇傻了眼:以前练射击都只是让深呼吸、稳住别慌、拿好别晃,而这次只打了一轮就分析出来这么多细节问题!
回中队的路上,吴新宇看到副班长马明俊带领“精兵组”组员正趴在冰凉的操场上据枪瞄准,目标是贴在对面墙上的绿色靶纸。每个人身上都轻覆了一层薄霜,却都在一丝不苟地盯着目标轻扣扳机……
2月18日,春节小长假结束。一场场关乎“理念之争”的对抗在齐鲁大地各个警营打响。结果是虽互有胜负,但汇总数据显示,采用对抗系统训练的小组胜率高达79%。
随着指挥员下达“开始”的口令,特等射手马明俊率先扣动扳机,首发命中;而一旁的新兵吴新宇显然还没有调整好心态,刚开始瞄准。透过望远镜,观众们看到四枪过后马明俊已领先对手7环之多!就在大家认为结果已经明朗、两人准备击发最后一枪时,耳畔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结果,特等射手脱靶,而新兵打出个9环!
马明俊不服,认为这声爆炸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发挥。裁判说,实战中别说爆炸声,炮声响起也属正常。马明俊望向吴新宇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后者挺起胸:“射击方舱里每天都充斥着这些声音。”
支队射击排行榜“NO.1”黄全党亲率各班精英迎战“后进组”的9名成员。本来一场几乎不存在悬念的降维打击似的比武,却因为一方接受科技装备训练而变得颇有看头:苦练与巧练成了针尖对麦芒的较量。
射击训练场上,“精英组”一脸轻松,格外自信;“后进组”却低头耷目,明显信心不足。“跃进!”清脆的口令后,跃进、上弹夹、击发……两组人动作居然出奇一致。
成绩很快统计完毕:“后进组”2人优秀、7人良好;“精英组”则全部优秀。虽然落败,但“后进组”组员依然难掩兴奋之情——尽管横向比较和比武尖兵仍有差距,但纵向比较大幅领先过去的自己!
战术比武场上双方交替攻防,居然打出个一胜一负平分秋色,让在场的官兵大跌眼镜,毕竟“精英们”在历年红蓝对抗中一直未尝败绩!
“新装备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这场比武在中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间,官兵们议论纷纷。一向信心满满的黄全党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回想前一阶段的训练,不少课目的训练强度还加了不少,但训练就像碰到了“天花板”,似乎并没有取得实效。
对“后进组”的同志而言,效果却清晰可见,在别人眼中,他们是靠模拟化的对抗训练提升了训练质效,但他们自己最清楚流了多少汗,搞了多少次复盘,看了多少次录像回放和训练数据,最终才能实现每次训练都更进一步。
能“补差”、能“拔高”,科技新装备已然成了中队官兵们眼中的“香饽饽”。在一次“诸葛亮会”上,机动支队中队长王冲的一番话让大家对新装备训练有了更深的认识:科技练兵对技能提升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对于体能课目、体技能结合课目还是少不了汗水累积,提升打赢能力,刻苦训练与科学训练缺一不可。
战术对抗馆内,银行、医院、宾馆、商店等不同的训练场景,队员们变换着模拟天气,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苦研战法。面对起倒靶、升降靶、摇头靶、移动靶、旋转靶等20套各类靶机,队员们穿着防弹衣汗流浃背,一套一套地苦练射击。
前不久,新式狙击步枪配发到中队,3小队小队长葛万东如获至宝,用激光瞄准系统校枪后,每打一发实弹系统都会实时记录风速、温度、心跳等数据,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个人小数据库”。
“作战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单组单类数据可能只反映训练情况,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就能解决许多瓶颈问题。”为了提升训练质效,总队结合任务建立指标数据库,紧跟训练进程,修正细化千余组相关数据,全面准确评估部队处置突发情况能力。
“如果数字化是制胜的隐性双翼,那展开这套双翼的动力一定是‘苦练’!如果说大数据是未来战场上最有价值的宝藏,那么,开启这‘阿里巴巴藏宝洞’的密码一定是‘汗水’!”总队司令员韩荣照感慨地说。(李庆领 本报特约记者 潘 明)
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测试一种方法,将患儿的血细胞浸泡在母亲健康线粒体的“培养基”中,然后重新注入患儿体内。早期迹象表明,这种干预是安全的,可能会改善儿童的健康和发育,研究人员正在计划后续的临床试验。该研究12月21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湖泊、湿地、山地、西北干旱区、东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和《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
当前,快递业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特别是药品、防疫用品等物资需求量较大,各地区各部门正不断强化物流末端配送能力,全力畅通“微循环”,保障民生物资配送。
科学家相信,很久以前,火星并不是如今寒冷荒凉的样子。那时,河流雕刻着峡谷,湖泊填满了陨石坑,而磁场可能阻挡着太空辐射,防止其侵蚀大气中的水分。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直径4米的“国际液体镜面望远镜”(ILMT)已经睁开“眼睛”,看向宇宙深处,它用一个缓慢旋转的液体水银圆盘而非固体镜面聚焦光线
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上古时期的长江依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在1万年前就孕育了东亚稻作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条件。
胡焕庸是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他以提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而为世人所熟知和铭记。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将新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国产大飞机事业正从研发制造的“上半场”转入商业运营的“下半场”——12月26日,中国东航最新接收的全球首架C919开启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此举将为后续顺利投入商业载客飞行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如何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居家自愈与日常监测。此前,有专家称新冠感染导致发烧后要慎重运动,避免诱发心肌炎。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社会广泛关注。
在首钢工业遗址感受虚拟现实博物馆,在云端体验“全景故宫”真实场景,分时预约,共享导游,数字藏品……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团队首次发现两个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FRB)的圆偏振,精细刻画了动态宇宙中这一神秘现象的偏振特征。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科学通报》。
穿行于各地的高铁动车组,宛若一条条巨龙,给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家族不断壮大……
12月25日,“匠心一号”盾构机已推至1711环、掘进到3422米,掘进已过七成,不久将越堤上岸。
2016年8月,32岁的黄佳琦以预聘副教授身份,加入北理工创新打造的“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随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增多,“曾感染过新冠的献血者,所献的血液是否安全”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