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体解剖授业2022年,常平通过“百姓点单,政府办事”的方式确定了34个“民生微实事”项目,其中28个为便民工程类项目、6个为“莞家驿站”公益服务精品项目,总投入资金超900万元。目前这些“民生微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改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村级道路是交通“毛细血管”,与村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2022年,常平利用“民生微实事”项目专项资金,持续加快乡村道路改造步伐。如今,白花沥村六横路、松柏塘村(牛巷)村道、九江水村石路街、漱新村荣华街等道路已完成升级改造,昔日的“烦心路”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连心路”。
步入岗梓村神仙路村道可以看到,昔日泥泞的土路已经改造成了水泥路,道路拓宽了不少,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据介绍,岗梓村神仙路多年来一直没有硬底化,路面坑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附近村民一直都盼望着能修整道路。岗梓村结合村民反馈意见和实地调研,按照“民生微实事”规定程序向镇公共服务办申请了项目资金,对道路实施硬底化改造,铺设了一条长400多米、宽5米的水泥路,方便了车辆和群众出行,乡村道路品质进一步提升。
“政府真是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改造后的硬底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很漂亮很干净,我们出行方便多了,幸福感有了显著提升!”村民刘女士满心欢喜地说。
在“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卢屋村卢屋火车文化儿童公园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原来杂草丛生的闲置荒地,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家门口的小公园是个遛娃的好地方,我们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玩耍,还结交了不少玩伴,都特别开心。”前来游玩的群众纷纷为民生工程点赞。
卢屋村民政干部黄月平表示,改造前的地块荒草丛生,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易引起蚊虫滋生。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工作,该村联合镇妇联申请了20万元“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平整了约260平方米的闲置荒地,并以“火车文化”为建设主题,在空地上铺设草皮、增设绿皮火车、配套儿童游乐设施和休闲座椅,惠及周边1000多名群众。
随着田尾村公园升级改造项目、白花沥村文化广场公园升级改造项目、苏坑村一路南向公园改造项目、陈屋贝村二队荔枝公园建设项目、司马村小广场公园建设项目、土塘村万年荫公园及细园丁公园升级改造项目、袁山贝村儿童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等顺利完工投用,群众多了很多可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不仅美化了村居环境,还满足了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提升了村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常平针对青少年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了“常莞家的温暖”未成年人帮教、关爱“星星”、常莞家“妇女朋友圈”创业、“智慧莞家,常青学堂”老年人服务、“短暂困难,莞驿同行”项目以及“育雏成长莞家护航”青少年辅导等6个“莞家驿站”公益服务精品项目。
其中,“常莞家的温暖”未成年人帮教项目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详细了解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就业创业、社会参与、家庭状况等,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形势、正确处理难题、合理表达诉求;关爱“星星”项目则针对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提升孤独症儿童认知水平,建立训练、交流、循环的管理记录,并邀请专家对记录报告进行解读,让家长及时了解孤独症儿童状态。
常莞家“妇女朋友圈”创业项目邀请女企业家定期开展讲座或心理培训课程,向广大妇女分享创业成功经验、帮助有产后抑郁的妇女疏导心理等;“智慧莞家,常青学堂”老年人服务项目则定期入户、入社区、入养老机构等开展智能技术普及、防诈骗讲座、义诊义剪、文娱培训等活动。
2022年,常平依托“莞家驿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共策划实施约100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贴近生活的公益服务项目活动,累计服务群众7500人次。
接下来,常平公共服务办将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宗旨,推动“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常态化运行,持续做好“民生微实事”项目征集工作,以实现民生幸福“小切口”“突破口”为目标,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