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谈刀枪不入未来曙光实践团队由外国语学院团委组织指导,下设“阳光护栏”分队、“星空”分队、“小候鸟”分队,分别致力于帮扶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流动儿童及其家庭。
团队组建于2011年,经过6年发展传承,目前已与嘉兴市脑瘫儿童康复帮扶中心、嘉兴市暖星家长互助中心及湘城社区展开合作。 2017年暑期,实践团队为62个家庭的70余位儿童进行了系统性帮扶。累计帮扶时长达726小时、举办主题帮扶活动总计达到23次,其中大型户内外活动8次。
“未来曙光”实践团队中历史最长的是,创建于2011年的脑瘫儿童帮扶分队“阳光护栏”。6年的帮扶历史,坚定了团队的信念、积累了团队的经验,却没有磨去团队创造与革新的热情。2017年,团队不忘初心,为了继续扩大自己的帮扶范围,发挥更大的社会能量,脑瘫儿童帮扶团队“阳光护栏”、自闭症儿童帮扶团队“星空”以及流动儿童帮扶团队“小候鸟”选择走到一起,整合成了新生的“未来曙光”。
通过“未来曙光”实践团队的整合,团队以6名核心志愿者以及36名普通志愿者的数量,满足了各个项目对人数的需求。各个团队相互支持,一起对各个帮扶项目中出现的难点进行重点攻坚,在团队人数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效的志愿服务。
面向三个不同的帮扶群体,“未来曙光”实践团队一以贯之的是科学化的帮扶与温暖的陪伴相结合的理念。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以帮扶对象的核心需求为立足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帮扶计划,同时将帮扶对象由传统的仅儿童本身,扩大到帮扶儿童家庭。 为家长开设的家长兴趣班,志愿者及儿童家庭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未来曙光”所做的,不仅是传统的志愿者面向帮扶对象的单向帮扶,更是志愿团队与帮扶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
脑瘫儿童是由于脑神经受损导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等的儿童,可能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症状。
因此团队依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秀洲区残联老师的建议,系统地开设了针对性强的有效复健课程。
通过帮扶,孩子们今年的各项康复指标均有所提高。如仰躺抬跨平均坚持次数由一个环节的10次增加到了15次;俯卧拉伸平均坚持时长加长10秒等。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的童年里,多一些复健课程以外欢乐回忆,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特别为孩子们开设了感统课、志愿者代课等一系列创新兴趣课。并举办大型主题活动四场,如在7月7日的《灰姑娘》童话剧场:队员们用自己倾情的表演赢得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笑容。
另外,团队今年选择扩大家长兴趣班规模。新增加瑜伽课、布艺课和版画课三门新课程,受到大家的热捧,家长参与率达到80%。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等;由于存在社交障碍,他们难以分清亲疏关系,不能与身边的人建立信任感。因此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为了让“星宝宝”们敞开心扉,与身边的人互动起来,分队参与南湖区残联开设的自闭症康复兴趣课程:通过体操课、球类课等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为了丰富星宝宝们的暑期生活,帮助星宝宝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团队还开设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如在农业基地开展的亲子采摘活动,在小红帆剧场专门为星宝宝举办的爱心电影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志愿者们带着星宝宝们一起亲近自然、走进人群。
在我们的认知中自闭症儿童常常是孤独与封闭的,可未来曙光实践团队的志愿者说,在他们与星宝宝分别时,却看见了孩子们笨拙地挥着小手,半张半合的口中隐约流露出离别的话语。此时这些星星的孩子身上绽放的光芒,分明就是我们的“未来曙光”。
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群流动儿童,尽管他们并无先天的缺陷,但由于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所以暑期只能自己度过。他们,便是“小候鸟”。
为了让小候鸟们拥有一个更加充实的暑假,“未来曙光”团队通过向家长发放暑期课程的问卷调查,再结合队员本身的专业特长,为小候鸟们开设实用的外语系列课程。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队员们组成教研小组与外国语学院6名老师深入交流,设计了5份精品教案。最终经过不断的修改与筛选,志愿者们共开设英语兴趣课12节、日语启蒙课8节以及其他课程若干节。
另外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课程,团队贴心开设了科学实验课,并组织了参观嘉兴市科技馆的活动。
在实践结束前夕,孩子们自发地用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为志愿者们写了感谢信。这封信,既是孩子们暑期学习成果最好的展示,也是孩子们与志愿者之间的情感最美的见证。教育、引导,课上的教诲,课下的玩闹,归根到底都是志愿者对孩子美好的“陪伴”。
本次“未来曙光”社会实践团队在注重保护患病儿童家庭隐私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媒体的宣传与报道,旨在以新闻媒体为平台,让社会群体能够更多地关注到这群可爱的孩子,通过提高社会反响,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志愿者帮扶的行列中。
暑假期间,团队在“中国文明网”、“中国未成年人网”、“嘉兴在线”等网站发布报道,并接受相关新闻记者的采访;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到嘉兴市本地社区当中,在“嘉兴第九区”、“嘉兴湘城社区”等网站实时发布活动进程,让市民们直观地感受到“未来曙光”带给孩子们的温暖。同时,团队还在“青春嘉院”等三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10余篇推送,并且即时更新官方微博;团队的网络媒体阅读量总计36792(三万六千多)次。
求实求真,大学生志愿者们因为“未来曙光”聚集在一起,在长久的陪伴中,守候着支持着这些平凡却不普通的家庭。
初心不忘,“未来曙光”志愿者始终与有需要的孩子们在一起。支持与陪伴,帮扶与教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那光明在望的未来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