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版beatit我家孩子的幼儿园同学,领居家的小孩月月,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好几次了,每次的原因是基本都一样,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很多,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诸如此类,这让月月的爸爸很是头疼。
其实这类问题在低年级孩子当中普遍存在,并且这类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缺乏专注力而引起的。
但是,为什么孩子在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等活动中,可以保持比较长时间的专注呢?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再讨论一下。
主动专注力通常指的是不要我们刻意去专注做的,但能达到很高专注程度的专注。就比如对看动画片、玩手游、看小说等等享乐型活动的专注,就是主动性专注。
被动型专注通常指的是需要外力驱动专注。这种外力既包括他人的也包含自我的。这类型活动有诸如学习、科研、实验等等。
从感官上,我们把专注分为视觉专注、听觉专注和感觉专注。而视觉、听觉、感觉也正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交互所在,如若不能正确、积极的感知周遭的世界,那么和世界的交换将会不顺畅。
孩子在幼儿时期,家长没有刻意对孩子的专注力进行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了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专注力问题的发生。好在孩子刚刚开始步入小学,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无需太过担忧,从现在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为时不晚,但是要引起家长朋友的注意,因为在之前我们欠下了一定的旧账。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父母或祖父母辈对孩子倍加疼爱,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满足了孩子的所有要求,完全放任孩子自我成长,这就直接导致了孩子规则意识的萌发与遵守。于是孩子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脑额叶是我们人的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专注力方面,大脑额叶的发育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额叶功能达到完善,大概是在其30岁左右。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时间不长是有一定道理的。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方法也有很多,但今天我们主要讨论通过游戏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对于游戏,孩子们最最喜欢的。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能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依据视觉专注、听觉专注、感觉专注,我们把游戏分为3类,即视觉专注类游戏、听觉专著类游戏、感觉专注类游戏。
①盯秒针。找一个钟表,让孩子看着秒针,连续一分钟,如果孩子一直看着秒针走一分钟,注意力没有分散,那么可以将时间提高为2-3分钟,如果能达到5分钟,那么孩子的专注力也就没多大问题了。
这个游戏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每次看完一定时间后,适当让孩子休息10-15秒;二是,既然是游戏作为家长也可以一起参与进来,和孩子做个小比赛,提升游戏的趣味性。
②指读数字。画一张5*5的小方格组成的表格。然后将1-25随机地填到表格里。再由孩子迅速地找出1-25个数字,找出时也需要孩子同时将数字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用秒表计时。
③记住物品。找一页图画,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记住图画上的物品,然后把图画翻过来,让孩子复述图画上的物品。
这个游戏需要注意找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画,让孩子感兴趣,同时也需保证孩子能够正确叫出图画中物品的名称。
①反口令游戏,让孩子按照反口令做动作。比如父母说坐下,孩子就站起;父母说向前一步走,孩子就要向后退一步。
②复述数字。父母说一遍数字,然后让孩子复述,孩子复述正确后,护目可以在刚才复述的数字后在加一位。比如说,父母说257,孩子复述257,然后父母又说2578,孩子继续复述2578,父母继续增加位数25789......
①捡小木棍。找若干小木棍,然后再一片空地上将木棍洒落地面。之后让孩子捡小木棍,每次只能捡一根,同时需要保证不能触碰到其他小木棍。
②蒙眼袋中取物。事先准备一些物品。让孩子观察并用手去触摸物品,然后找一个布袋子(也可以用书包代替),把物品放进袋子里,然后蒙住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把手伸到袋子里拿出一个物品,同时报出物品的名称。
这个游戏中一定要注意,物品不可有棱角,防止划伤或碰伤孩子。同时父母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假装猜错几次,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的,在玩的同时,将孩子的专注力也一起锻炼了,何乐而不为呢。同时通过游戏,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也一并解决孩子上课不专注的问题。
1.网络上有很多锻炼专注力的游戏,家长可以搜索参考下,看哪些更适合自己家孩子,哪些游戏在自己家开展比较好开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在和孩子一起进行专注力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以玩游戏的心态去做,不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是为了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当游戏活动成为负担了,孩子也就失去了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