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寻芳录什么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5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能初步理解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等。应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认知训练应以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以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为训练材料。
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在家庭康复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同类匹配、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比较排序等等。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新生儿出世后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步行反射等。不久,又在这些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当然,这些活动还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婴儿出生4~5个月,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东西。譬如,他正在玩皮球,如果皮球滚到地下看不见了,他不会去找皮球,而是转移注意去看或玩别的东西了。从半岁到2岁,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存性。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认知,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奠定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综合认知就是孩子对事物的思维反映和理解。
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我们一般要求孩子掌握150种的命名量,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蔬菜,水果,动物,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4) 仿搭积木:A.一次一块 B一次2块 C一次搭完 D镜面仿搭(不让孩子看到)。
例如:我们一般先教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有利于孩子掌握。因为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孩子在视觉上分辨。
2)职业人物:医生,警察,老师,司机,厨师等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职业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质。例如:厨师是干什么的?做饭的。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忽略一些环节。
2)水果,蔬菜,动物:例如:让孩子把一类的放在一起(一样的放在一起),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记: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给孩子。水果一定要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一定要选择绿色的。
1、利用同样颜色的5块大积木和5块小积木。开始时让孩子把10块积木根据大小分成两堆。孩子学会正确地分类之后,你问他:“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果回答正确,就表扬他。
2、利用两个只有大小不同的东西,如使用一大一小两个红球。先选用大小差别明显的东西。利用球、积木和其他物品告诉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如这是大球,这是小球)。然后问孩子:“大球在哪儿?”再问“小球在哪儿?”频繁地变换大小物品的位置。等孩子能够正确无误地区别大小之后,再让他说出大的和小的东西。
3、用包装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两包糖果,让孩子说也哪个大哪个小,他说对了就把糖果奖励给他。
4、把直径约为15厘米和8厘米的几个圆形物放在地上。让孩子只站在大圆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该站在哪个圆上。你站得对不对,让孩子告诉你。
5、在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中的一个圆上放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那个圆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把那件东西奖给他。
1、从脸上的器官开始,当你说:“这是眼睛”时,用手指一指你自己的眼睛。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也用手指一指他自己的眼睛。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指出手、脚、脖子、胳膊肘、肚子、手指、脚趾等。
2、你和孩子一起站在能照到全身的大镜子前面。当说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你让孩子摸摸或动一动这个部位。如“这是膝盖吗?”,“这是鼻子吗?”他学会了就表扬他。
3、在两张纸上画上像雪人似的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画上身体的一两个部位,让孩子指出哪些部位没画出来,该画在什么地方。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1、利用适当的时机,辨别家人的性别,如说:“好高的男孩呀!”,“好漂亮的女孩啊!”等等。
2、给孩子看书的时候,告诉他杂志插图上的人物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然后利用杂志的插图,让孩子找出男孩或女孩。
4、利用给男娃娃和女娃娃穿衣服的办法,让孩子给这些娃娃穿上适合他们性别的衣服。
1、让孩子提起某种重的东西(如两公斤重的砂糖),并对他说:“这个很重啊!”然后再给他某种轻的东西(如1袋软糖),并说:“这个很轻啊!”尽量用体积相似而重量不同的东西。把东西装入两个口袋中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分别拿起来,并说出哪个重,哪个轻。
2、逐渐缩小两样东西重量的差距。如果孩子能正确地说出哪个重,哪个轻,应给予表扬。
3、利用画卡。每张卡片上画一样东西,如大象和铃铛,车和小孩,飞机和椅子等等。让孩子把这些画卡按所画东西的轻分成两类,重的一类,轻的一类。
1、把一个用厚纸板做的圆剪成两个半圆形。你示范给孩子看如何把2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让孩子模仿你,并以一个没剪开的圆形为样本。
2、在纸上画一个圆形,再画一条线(作为提示),把圆分成两个半圆形。让孩子按此线把另两个半圆放在上面,拼成一个圆形。等孩子学会后,就不再给此提示线、把动物或物品的图形以简单的线条分成两半,并剪开。开始时,只用1种图形,等孩子慢慢学会了再逐渐增加数量,让孩子选出应拼在一起的两片。
1、讲述或复述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并问孩子:“后来怎么样?”,“那只狗叫什么名字啊?”等等。鼓励孩子做
故事中的动作,并把故事讲给爸爸或兄弟姐妹们听。利用布娃娃讲故事,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2、找个孩子感兴趣的故事,给他念上两三遍。然后再念的时候,每翻下一页之前,先让孩子想一想下面的故事内容。
3、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利用电视节目间隔的广告节目时间,让孩子告诉你刚才节目的内容。必要时可给以口头上的提示。
1、让孩子看你如何边说边做手指游戏。然后每说一段,就让孩子做一遍动作。孩子学会了就逐渐增加模仿的内容,直到他全部学会为止。
3、让孩子与你一起唱,但有一部分歌你不唱,让孩子自己唱(比如最后一句),渐渐减少你唱的部分。如果孩子都学会了就表扬他。
4、你说出每一段歌词的第一个字,把这作为一种提示,剩下的部分让孩子唱完。你也可以用动作提示给他。
1、把3个茶碗放在桌子上,拿3个弹球给孩子。告诉他:“一个茶碗里放一个弹球”。
2、在纸的左边画3个茶碗,再在纸的右边画3把小勺。让孩子画一条线把茶碗和小勺连起来。
3、在孩子面前分别放置几块红色积木和几块蓝色积木。拿出一块红积木和一块蓝积木,对孩子说:“拿一块红积木,拿一块蓝积木”,并让孩子模仿你。
4、吃饭时,让孩子当帮手,帮助配置餐具。你先放好一个饭碗,让他在旁边放上一双筷子和一个汤勺。也可用玩具餐具代替。
1、从家庭用品中收集一些长的和短的东西,如筷子、喝饮料用的吸管、铅笔、尺子和袜子等。
2、把一只长的和一只短的铅笔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长的一只。说对了,就表扬他。
3、让孩子模仿画长线和短线。你一边说长的、短的,一边让孩子模仿着画长线、教给孩子哪些是长的东西,哪些是短的东西。告诉孩子室内的某些东西是长的还是短的。然后问孩子:“这是长的吗?”,“这是短的吗?”让孩子指认。
1、让孩子把积木、蜡笔或游戏用弹子儿等放入盒中。让孩子每次拿出1个给你,然后再让他放回去。再次让他拿出两个。重复做下去,直至拿到5个为止。2、让孩子不按数目的顺序拿东西给你。如先要3个,再要1个,然后要5个等等。
3、让孩子帮你拿两只碗、5个盘子、3只茶杯,然后问他:“我要几个了?”让他想出数目来。
7、利用正方形的小纸片。如果想让孩子拿3件东西时,先放置3张小纸片,后让孩子按照纸片的数目把东西放下。
8、让孩子自己检查数好的东西。让孩子拿某一样东西给你,拿完后问他:“我要3个,你数一数看,拿的是不是3个?”
1、告诉孩子家中各种用品的手感,如果他仅凭眼睛看说不出手感时,就让他摸一摸。2、把手感不同的5件物品放入口袋中用手摸。让孩子把手伸入袋中,每次摸到1件物品并说出它的名称。然后从袋中拿出来,看看是否说得正确。
3、把手感不同的东西固定在板上。把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用手摸并找出手感不同的东西(如:粗糙的、光滑的和柔软的)。
4、开始时只用两种手感完全不同的东西,如软绵绵的和扎得慌的。当孩子学会摸两样东西后,再增加数量,而且要用些手感相近的东西。
5、用木制的积木或用海绵做成的立方体,在各个面上贴上手感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投掷立方体,并说出投掷后立方体朝上的那一面贴物的手感。
1、握着孩子的手让他画三角形,渐渐减轻握手的力量。2、让孩子描你已画好的三角形。
5、让孩子画一个像“帐篷”样的图形,如 形。让他再画一条横的底线,给“帐篷”加上一个底。画得熟练了,你要夸奖他的进步。
1、让孩子看书、商品目录或杂志中的图片,然后盖上图片,问他刚才看见的东西。2、如果孩子想不起来,可以用口头提示给他:“有一只会汪汪叫的动物吧?”
3、让孩子看30秒钟图片,然后把图片翻过去,你问他图片里有没有房子、车、猫、人和书等等。
5、让孩子仔细看一张在的图片,然后让他从一些只有单一东西的图画卡片中找出大图片上有的东西。
1、利用画有日常生活活动的图片。从描绘孩子睡眠、孩子游戏、太阳、月亮的图片开始。告诉他这些活动与时间的关系。让他把有某种关系的两张图片放在一起。2、问问孩子早晨起床时做什么;再问问他晚上睡觉前做什么;父亲、兄弟姐妹早晨什么时候上班、上学,下午什么时候回家(早晨,白天,夜晚等等)。天黑后带孩子出去,指给他看看月亮和星星,并说明夜晚与有太阳的白天的不同。告诉他孩子和家里人白天做什么,夜里做什么。
3、选择吃早饭、午睡、爸爸下班回家、电视开始播放幼儿节目的时间等等,让孩子说出在一天中这几件事的时间。
1、利用塑料袋或金属罐,把重量不同的东西(如:沙子、草、盐、豆、通心粉等)放入其中,让孩子依据轻重对它们进行分类。他能分得好时,就表扬他。2、让孩子拿两样东西,他回答哪一样较重。教孩子学会使用称(天平),了解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1、把3件东西放在孩子前面的桌子上,让他说出每件东西的名称。让孩子蒙上眼睛,拿走1件东西,子张开蒙着的眼睛后,让他说出少了1件什么东西,对了名称,就表扬他。等他熟练后,可以在桌子上放更多的东西。2、每天用不同的物品进行练习。
1、让孩子尽量说出厨房和起居室中他所知道的颜色的名称。2、如孩子能正确地说出圆形贴纸的名称,作为奖励,让他把贴纸贴在一张纸上做成一幅图画。
1、利用20个同样的瓶盖、牙签或小珠子做数数的东西。让孩子按你说的数目递给你,如果他给你拿的数目不对,让他与你一起数出声来,到他能拿对了数目为止。2、从孩子数对了的数目开始往下数,每次加1,一直数到20。
1、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1-10的数字,把卡片藏在屋子里,让孩子找出来并读出每张卡片上的数字。2、将海绵切成立方体,在其各面写上1-10的数字。像掷骰子那样掷出,然后让孩子读出上面的数字。
3、用纸或印刷品剪成数字,作成带有凸起数字的卡片。让孩子用手指摸上面凸起的数字,边摸边读出数字。
1、在孩子右手腕系上一条红条带,让他容易记住这是右边。带着这条红条带,问他身体的左右,让他指出左右。等孩子熟练后,逐渐用细些的红条带,直至没有条带也能指出左右为止。2、如果孩子惯用右手,要他把右手(写字的手)伸给你看一看。
1、鼓励孩子与你一起唱汉语拼音字母歌,也可利用唱片或录音带。2、让孩子尽量说出他知道的拼音字母,必要时可以帮助他说完。
3、分段教孩子拼音字母,让孩子先说5个,你接着说后面的5个。等孩子学会后现逐渐增加,直到他全部学会。
1、在吃饭时为每位家人写一张姓名卡放在餐桌上。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名卡后坐在那个位置上。2、一次写孩子名字中的一个字,让孩子模仿。如果他有困难,则可以让他用点线、开始时,让孩子写自己名字的一部分,余下的部分由你来完成。孩子学会后再增加他写的部分。
4、把孩子名字的每一个字写在一张卡片上,让他一张张地读出来,并按顺序排列好。开始时,先拿出写有孩子名字的其他卡片,让孩子照着这个样子把卡片一张张地排列起来。如果他已经会排列了,就只在必要时才让他看一下样本。
2、你一边读拼音字母,一边让孩子照示范本描写那些字母。3、选择字形明显不同的5个拼音字母,每个字母写1张卡片。拿上1张,你先读,然后让孩子拿着读,每次拿1张。如果他不会读时,你再读1次,让孩子反复练习。
4、每张卡片上写1个字母,把卡片藏在屋内不同的地方,让孩子找出这些卡片。孩子找到后,让他拿给你,并读出这些字母。如果有读不出的,你要教他读出来。
1、把纸剪成不同宽度和不同长度的形状,开始时先让孩子模仿按不同宽度和长度的顺序排列,等他熟悉了就让他自己排列。
2、收集粗细不同的吸管、绳子及不同厚度的书。将绳子、纸条、鞋带等剪成不同长度。3、.先用长、宽相差3厘米的东西。开始时先用3件东西进行比较。你先放上1件,让孩子放第2件。如果他学会了,再逐渐增加作比较的物品的数量,最终达到按不同长宽顺序排列好10件东西。作为辅助的方法,最初你可以放1个,空1个,让孩子放那些空的位置。等他学会了这一步之后,你可以放上1个,空2个,再空3个,渐渐减少你放的个数,直至孩子会自行排列。
4、学会按长宽相差3厘米的顺序排列10件东西之后,逐渐减少其差距,直至减少到相差1.5厘米。
1、让孩子按照已依序排列好的1–10的数字卡,把另一组数字卡排列起来。然后你从示范用的数字卡中抽出1张,让孩子把另一组数字卡再排一次。不断地抽出示范卡,直至孩子不看示范卡也能按顺序排列好。
2、按“1,2,6,8,9,10”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卡排列起来,再让孩子把剩下的数字卡插进去。渐渐减少你放上的数字卡,直到让孩子自己排列全部数字卡。3、如果孩子会数数,就让他一边数,一边排列数字。如这样做孩子有困难,就先让他排列他能数的那些数字,然后再去找下一个数字。
2、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一、第二、第三这些词。如:“第一,穿袜子;第二,穿鞋;第三,系鞋带。”3、让孩子排列3张图片,让他按顺序说出第一、第二、第三。
2、依照顺序排列数字1~25,你说出其中的几个数字,让孩子指出来。开始时可以按数的顺序说,等他熟练后,则可不按顺序。3.把数字1~25按顺序排列起来,你边指着某个数字边让孩子说出这个数。然后,你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孩子说出这个数,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再让他从1开始指着数字从头数起。然后再来一次,再说出那个数是多少。
2、画一个菱形给孩子做示范。然后你画4个点,让孩子把这4个点连接成一个菱形。必要时可给予口头帮助或扶着他的手教他。逐渐把点缩小,画得浅些。最后使孩子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只看样子即能画出菱形。3、让孩子用铅笔描菱形板。
6、画一个“帐篷 ”,再画一个倒的“帐篷V”,再把两个“帐篷”连接起来。
1、画两条间隔约1.5厘米的L形线(如图)。让孩子在两条线之间画一条线。逐渐增加转折的数目,并使两条线、画一幅画,画的起点是人或动物,终点是他们的家。让孩子找出他们回家的路。
3、如果孩子在两条线之间画线有困难,可以让他在这两条线之间开玩具小汽车或用手指在其间移动。30
1、按顺序告诉孩子一星期中每一天的名称,然后让他反复地一天天地说给你听。
2、接顺序把星期的名称说几次,然后你从星期日说到星期五,剩下的一天让孩子说出来。逐渐减少你说的星期数,让孩子多说。如果他有困难,你替他说出,再让他继续说下去。
3、为了让孩子熟悉星期的顺序,在孩子的房间是挂上日历。把孩子每周必做的事情和其他预定事项画到挂历上,让他知道星期几该做什么。31
1、给孩子3块积木,让他数一数。你拿走1块后问他:“我拿走了1块,小明你现在还有几块?”让孩子再数一遍,并回答你还剩下几块。拿走不同数目的积木,反复重复上述过程。
2、用糖果、爆米花等重复上述过程,给他1、2或3个,让他吃掉1个,并自己数数还剩几个。
3、给孩子1块或两块积木,让他数一数。再给他两块或1块积木,让他再数一数。4、利用实物,让孩子不用一个个地数,就告诉你答案。
1、告诉孩子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让他重复说几次给你听。在当天的稍后一些时候再让他告诉你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如回答正确要称赞他。如果他说错了,让他再跟着你说几次,直到他能自己说正确为止。
3、教孩子看日历上的日期,让他在日历上他生日的那一天画一个圆圈,并说出是几月几日。图文 / 来源网络
拓慧儿童关爱发展中心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专注于为2-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阿斯伯格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社交缺陷、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展迟缓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均为立志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特教专业毕业生,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个案经历。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