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璀被免职内幕春节,阖家团圆。当您放下一年工作的疲惫,与家人朋友开开心心吃喝玩乐共度美好假期时,千万不要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健康。为了让大家过个健康年,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邀国内知名医生联合推出“春节阖家欢,‘医’起过健康年”——名医拜年送健康春节特别专题系列报道,针对春节假期可能预见的健康风险问题进行专业解答科普。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时值春节长假,人们的饮食、作息已自动切换成“过节式”。有的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有的走亲访友、推杯换盏,有的熬夜打牌刷剧玩游戏……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破,这或为健康带来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火海钟向21世纪经济报道举例称,“比如,暴饮暴食导致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胃出血、酒精中毒、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和心脑血管意外等。”
“而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身体过度疲劳则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全身免疫力低下和人体内环境失衡,进而引起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火海钟补充。
心脏作为人体内血液循环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肝脏与人体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负担着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和营养物质、代谢排毒等多种任务。一旦因各种原因伤了心肝,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何保护“心肝宝贝”?火海钟表示,对于普通人群,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们来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的进展是最重要的一环。而这类人群,更应远离熬夜、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生活细节中注重保护心肝。
俗语说“熬夜伤身”,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熬夜(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归为了2A类致癌因素,与高温油炸食品同属一类。国内外均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了熬夜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精神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如何定义“熬夜”?火海钟指出,熬夜泛指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可以认为是比正常作息更晚入睡的情况。鉴于不同人的作息不同,熬夜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其核心本质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昼夜节律紊乱。
“熬夜以后,最常见的体感之一就是心悸。从医学角度来看,熬夜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会提高心律失常的风险,例如早搏等。”火海钟提醒,熬夜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远不止心悸和心律失常。
“对于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熬夜会进一步提高心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而对于已经出现过心血管相关疾病,正处于治疗和恢复期的人群,熬夜更是会对心功能的恢复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火海钟补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也尚未出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显示,由于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有CVD(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占首位,2020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00%和45.86%。
尽管熬夜对肝脏的负面影响不像心慌、心悸等能够清晰地反映在身体感觉上,但在体检前一天熬夜,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常有发生。此外,熬夜影响人体对代谢的调节作用。当体内代谢的稳态被破坏,肝脏代谢清除体内毒素和废物的功能也会紊乱,从而导致肝脏的损伤。
火海钟提醒,“熬夜危害众多,其产生的危害也无法完全弥补,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熬夜。若实在无法避免,则在熬夜后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稳定的作息规律和适当的健身锻炼。如果不幸因为长期的熬夜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就医。”
熬夜以外,假期中最常见的伤害“心肝”的行为就是暴饮暴食了。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营养物质甚至有毒物质等几乎均要进入肝脏,进行消化、吸收、转化、排毒等工作。特别是在新春佳节,熬夜守岁叠加开怀畅饮,会给肝脏带来双重负担。
“肝脏是酒精的代谢场所,过量饮酒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甚至衰竭。在心脏方面,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基础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更应注意不能贪杯。此外,假日期间走亲访友,大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大量高脂饮食,而这也会导致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火海钟提醒,“新春佳节还是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切勿放飞自我。”
相对其他身体器官,肝脏是“沉默的器官”。肝脏疾病在发生的早期具有隐匿性,往往很难察觉到明显的特殊症状。
“诸多肝癌患者并未出现早期症状,或者说许多肝癌患者的早期症状均不典型,如此也使得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已经进入中期或晚期。”火海钟分析,也有些人群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上腹肝区疼痛胀痛、胃口不好、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肝癌在很多时候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所以,对大众而言,定期体检较为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肝癌患者群体庞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球新发肝癌91万例,中国新发肝癌41万例,也就是说,近一半都是中国人。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有39万,肝癌的致死率在恶性肿瘤致死率中排在第二。
此外,中国人群的肝癌患者存在生存率低的情况,《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的17项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2.1%。由此看来,肝癌早筛对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火海钟指出,通常体检都会包含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如果这些指标有持续且显著的升高,这时候就该怀疑肝脏是否存在一些隐匿的病变,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开展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肝脏损伤的病因,早发现早治疗,将隐患扼杀在早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体型肥胖或饮酒较多的人群,尤其要注重肝脏健康的监测,等到肝脏损伤进展到不可逆的阶段再就医则为时已晚。”火海钟说。
此外,“B超能够发现一些占位性病变。当然,也有CT或者磁共振检查可供选择,特别是肝胆胰肿瘤高危因素人群,可以进行增强CT或核磁共振检查,便于筛出早期肿瘤。”火海钟表示。
|